当前位置: 信息机 >> 信息机前景 >> 滨州学院聚力培养高质量航空人才
□通讯员王丕琢报道
本报滨州讯滨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作为该校最早建设工科专业和重点发展的航空类学院之一,近年来,主动对标学校决策部署,聚焦求强,夯实根基,匠心筑梦,紧紧扭住“五个不放”,聚力培养高质量航空人才,为学校建设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聚力添彩。
扭住建强优势学科不放,强化航空内涵建设。该学院立足学校发展实际,突出应用型、地方性和行业性,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把握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规划,建设机械工程和航空工程专业群,获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新上航空航天工程本科专业和飞行器制造工程本科(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现有航空专业布局得以进一步优化。精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1门课程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建有山东省高校课程联盟在线课程、校企合作课程和双语课程等10余门。不断完善和创新实验室管理和服务机制,努力改善科研平台条件,获批滨州市航空结构件表面工程重点实验室和机电工程重点实验室,并在绩效考核评估中获得优秀,积极申报山东省航空结构件先进制造高校重点实验室,力争实现省级科研平台的突破。
扭住产学研融合不放,创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多元发展”的基本原则,根据“目标导向、学生中心和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建立以“需求-目标-评价-反馈-改进”为核心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积极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多元化合作,认真落实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入航空业发展行动计划,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校地、校企合作,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该学院先后与南昌航空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航天三院、中航锂电等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共建产业学院、实践实训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
扭住师资队伍适航类培训不放,提高教师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水平。坚持人才引领发展,强化引育并举,引进博士3人。多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适应航空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提供有力师资保障。该学院教师在山东省青教赛、山东省教学创新大赛等教学赛事中频频获奖,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5项,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教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扭住学风建设不放,注重赛学相融,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安全网格管理,构建舍长—班委—学生会—辅导员四级安全网络管理体系。聚焦学生实际需求,开展“电”亮心灯等联系学生活动,全面了解学生诉求,完善重点 扭住党建引领不放,系统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党建活动注重深化教学改革、强化科研提升、提高育人实效。充分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教工第二党支部被评为五星党支部、全校首批样板党支部,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以党建引领,该学院积极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推荐教师参加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和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分别荣获二等奖、三等奖。先后荣获机械工业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金桥奖二等奖,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航空航天工程专业首次招生,航空类专业占专业总数一半,航空特色更加凸显。
来源:大众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