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机

基于OPM3的信息通信工程安全管理成熟度

发布时间:2025/5/11 12:41:13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2/5481259.html

基于严峻、复杂的建设工程领域安全生产形势和信息通信施工高危作业场景,借助OPM3理论体系统构建信息通信工程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通过标准化、度量、控制和持续改进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最佳实践,高效激发组织运行潜能,持续提升项目交付能力和作业现场本质安全水平,实现信息通信工程安全交付、有序运营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信息通信工程;OPM3;本质安全;安全标准化;度量;控制;持续改进

0、引言

近年来,建筑、交通、煤矿等行业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特别是“3·21”东航MU航空器飞行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力损失,在安全生产领域再次敲响警钟。信息通信工程施工涉及管道施工、架空敷设、深基坑开挖、铁塔建设、5G基站安装、云计算数据中心机房燃油发电机组等多系统、高危作业。信息通信工程本身的属性和作业人员“三违”行为相互作用容易引发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有限空间中毒窒息等安全事故,给社会稳定带来危害。

1、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通过建设行业项目管理应用实践证明,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建立和推广有利于构建项目管理从混乱到规范、再到持续优化分层推进的安全管理运营平台,有利于信息通信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评价评估,持续改进创新安全管理理念。信息通信施工企业借助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能够较精准找出项目实施过程中安全管理领域存在的管理缺陷和薄弱环节,据此来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提出通过组织级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OPM3)理论体系进来构建信息通信工程安全管理体系,为有效防范信息通信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提供有效途径和有重要借鉴。

2、OPM3基本原理

OPM3协助信息通信施工企业达到实现一定交付管理水平绩效和项目安全效益,持续提高组织市场竞争力和项目赢利能力,是组织级项目管理的最佳实践。OPM3提供支持获得最佳实践的组织级视角,阐明了怎样应用标准化、量度、控制的最佳实践帮助实现组织运行潜能的充分发挥、持续改进和能力提升。组织级OPM3管理模型通过项目组合、项目集、项目管理与组织运行潜能的有效组合、最佳实践来实现高效的项目交付成果、安全绩效与可持续健康发展。信息通信施工企业运用OPM3模型,通过标准化、量度、控制、持续改进等有效途径可以实现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益,提升可预测交付绩效和竞争优势,提升客户满意度、用户感知和服务质量,进一步稳定数据经济市场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OPM3基本运行流程如图1所示。

3、信息通信工程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应用研究

随着“东数西算”“云改数转”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5G使能千行百业的持续商用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5G基站、通信管线网络、云计算、算力大数据机房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模型不断扩大。信息通信工程具有的点多、线长、面广、野外作业多、高危作业多、特殊场景多和工期紧张等特点容易导致生产安全事故。信息通信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应用OPM3基础理论体系来构建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有效融合数字经济社会业务发展。信息通信工程从多专业交织、多生产要素集成、多责任主体参与、错综复杂的信息通信工程实施作业场景中梳理出一套有序的安全管理流程,运行持续改进措施,确保在建项目安全高效推进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3.1标准化

省级信息通信主管部门为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的法律规定承担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持续健全和完善信息通信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强化对参建单位的管理和到货检测,确保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的经费投入,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费用不得作为竞争性报价并规定及时支付,严格执行信息通信建设工程开工前的质监申报、竣工验收后向业务主管部门开展备案工作。通信运营商负责项目实施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主体的安全管理责任,《工程设计单位的安全责任清单》如表1所示,其他参建主体的安全责任清单可借鉴这种模式根据相关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和专业特性进行梳理与落实,有效实施“安全责任清单制”管理。

3.1.1本质安全

如果建设项目从初期的规划、设计、建设的各个阶段尽可能地消除或避免各种环境因素对现场人员的影响,营造出健康、安全的作业环境,就会极大提升作业现场的工作效率,从而实现环境因素的本质安全[1]。信息通信行业通过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持续改进,各类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已很健全,但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通过行业事故案例分析,信息通信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可大致总结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隐患就是事故”,各类作业现场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对于避免安全事故十分重要。在安全生产领域,本质安全主要指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和管理等因素的协调性,以保证生产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动态受控状态,以使系统始终处于人可接受的安全状态[2]。本文根据有关技术规范梳理出信息通信工程作业现场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化作业清单,为施工现场提供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明白卡”和安全作业操作手册。信息通信施工现场涉及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在电力线下方跨越、临边作业、大件运输等多种高危相互交织的作业场景,应在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和监理实施细则编制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临时用电方案。如高处作业,严禁酒后作业、恶劣天气登高作业和高压电电击范围内登高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前进行危险作业票的审批和安全技术交底,务必按“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规定程序执行有限空间操作规程,具备安全作业条件后方可开展现场作业,由专职安全员进行现场监护,监理工程师实施必要的旁站监理,现场制止“三违”行为,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事故隐患来确保作业现场的本质安全,通过事前主动控制有效防范生产事故发生,确保在建项目有效推进。

3.1.2智慧工地

智慧工地借助互联网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大数据、空间定位、通信技术等技术,对施工现场实施全面的监控,收集和整理施工现场信息,从而提供管理决策支撑[3]。据《智慧通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6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