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机

信息披露机制对商业银行资本市场有何影响

发布时间:2025/6/24 12:46:57   
雷安萍怎么挂号 https://baike.baidu.com/item/雷安萍/65704878

由于科技创新项目的复杂性以及专业性,信息不对称使得投资者望而却步,影响金融资本投向最有价值的创新项目;

另一方面,在产权保护等法律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创新思想容易被模仿和扩散从而挤压获益空间,为避免这一情况创新企业往往采取严格的内部信息控制,这又一次提高了非专业投资者的信息获取壁垒。

金融体系在这一过程中的参与,可以通过价格和非价格信号向潜在投资者传递有关创新项目的特点、市场价值、成功概率等信息。

其中金融中介通过其规模优势和专业化优势能够向创新主体直接获取“硬”信息和“软”信息;而有效的金融市场则通过价格信号直接引导资金的投向。

商业银行体系的信息披露机制

根据信息经济学的观点,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致的巨大交易成本阻碍金融市场发挥正常功能,金融中介特别是银行,由于规模经济和间接融资机制的特点具有信息解释的优势。

一般的借款人,特别是中小企业借款人很难掌握债务人的经营内部信息,然而银行可以通过对其银行账户所发生的收支做出长期观察,并且贷款契约的不可交易性降低了市场上其他金融机构“搭便车”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信息获取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创新主体内部信息类型可以分为能以标准化方法衡量的硬信息,主要是指财务信息,和与之相反无法准确通过单一标准衡量描述的软信息,包括企业经营者个人能力、企业信用、行业地位等非财务信息,而这些软信息往往与贷款违约率的关联性更为紧密。

大银行的组织结构在生产、传递和处理“硬信息”上具有优势,但是在非规则的情况下,经营权和决策权合一的小银行能更快对信息获取渠道和方式做出决策,更适合科技创新主体的不透明的内部信息特征。

另外存在一类专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即以科技贷款为主营业务的政策性银行,一方面作为宏观行业政策的一部分,在推动科技创新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另一方面,由于专门针对创新主体的贷款需要该金融中介本身聚集一批行业精英来对项目进行审查,因此信息传递与揭示比一般的商业银行更为精准。

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机制

在金融市场中,创新主体一般通过发行股票和公司债等直接融资形式筹集资金,企业必须对一级市场投资者与监管者披露一定数量的项目信息,需要聘请一些金融服务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审计和律师等来出具标准化报告,这一过程中较高的信息处理成本,对于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可能难以承担。

此外,对于已经成功上市的企业,二级市场可以通过证券价格对外传递有关其技术创新的质量和前进的重要信息,相对于银行所提供的“一元审查”机制,金融市场通过市场价格、交易量、和内幕消息等多种机制实现“多元审查,从而能够更高效地引导资本配置。

(投资者的专业程度-换手率)风险投资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投融资于一体,并参与所投资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偏好运作模式,决定了在培育高科技创新主体上的独特优势。

美国90年代的高科技飞跃,与本国强大的风险投资体系息息相关。首先,风险投资从业者一般都是某一领域的专家,能从专业角度识别项目优劣,并通过参与运营来把握企业内部管理与战略规划,也理所当然地全面掌握了一般中介机构难以获得的“软信息”;

其次,风投契约近似于一种连续的状态依赖合同,可以动态地调整项目行进过程中投资者与创业者之间的权利分配,风险投资机构提供给创新主体的投资契约风险投资机构通过分阶段投入资金,并参与企业管理,从法律、管理、市场等全方面扶持企业。

对于无法从银行、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募集资金的初创企业而言非常重要。风险投资最终要通过被投企业股票成功上市来实现前期投入的高回报。

因此一个多层次高效完整的资本市场对于风险投资的发展十分关键。

综上来看:

1、对于处于成果产业化等后期阶段的科技创新活动而言,需要揭示的隐含信息较为单一,因此具有规模经济和信息内部化产生垄断优势的金融中介机构,在这一阶段信息获取成本更低,并且由于不需要将信息透露给市场,也避免了搭便车的问题。

2、对于初创阶段科技创新活动,金融市场显然拥有更高的专业能力和更全面的信息获取渠道。市场机制的完善性通常体现为证券价格主要能准确反映供求关系,但是在利率市场化机制尚未成形的情况下,资本市场不是完全基于效率原则进行资源配置,透明度是市场机制的缺失,同样会阻碍科技创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90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