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息机 >> 信息机优势 >> 算法取胜的时代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战争
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对战争的定义为:战争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等目的,使用武装力量进行的大规模激烈交战的军事斗争,是解决国家、政治集团、阶级、民族、宗教之间矛盾冲突的最高形式。
自古以来,战争就是解决政治问题的手段之一,漫长的人类社会,战争时期多于和平时期。那么,为什么会发生战争呢?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战争的根源是私有制;而资源的稀缺性则是私有制形成的经济动因,例如,古今中外战争往往是为了抢占土地、矿产、黄金和水源地,战争各方都想获得这些稀缺资源。
在特殊的情况下,稀缺资源甚至是一块陨石、某个美女,例如,特洛伊战争中的海伦皇后,有着四任丈夫,成为古希腊早期历史脉络中的色彩之一。
然而,由于人类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稀缺资源不尽相同,例如,石油是现代社会而非古代社会的稀缺资源。
有意思的是,生产关系等经济基础的变化,也带来主战兵器技术属性、军队体制编制、作战思想与方式等关于战争形态方方面面的演变。
伴随着社会形态变革,从冷兵器战争到热兵器战争,经历了至少五千年之久;而从热兵器战争,经机械化战争到信息化战争,则仅经历了约一半个世纪;体现出智能化战争到来的纳卡冲突,离标志着信息化战争到来的海湾战争,也仅有30年。
也就是说,战争形态的演进周期越来越短。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国家发展有快有缓、国力强弱的相对性变化等原因,部分军事强国已经完成了机械化军事变革并牵引着世界范围内信息化和智能化军事变革。
而同样作为军事强国的中国,在未来一段时期,既要在基本实现机械化的背景下,抓住世界信息化军事变革的主动权,还要立足后发优势,抢占智能化军事变革高地。
这一方面增加了我军军事变革的难度,另一方面,也由于战争形态的叠加耦合效应更明显,为我军提供了新的变革与发展思路。
那么,如何理解我军机械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融合发展呢?我们可以扼要将其解读为三句话。
一、融合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致胜能力
马克思学说认为,人是生产力当中最活跃的因素。即使是在智能化战争形态中,虽然无人化装备大量被使用,人却始终主导着装备、数据与算法。
从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视角来看,作为生物体的人的实践活动,主要分为“感知、控制和反应”三个环节,分别对应着战争与军事行动中的“侦察与监视、指挥与控制、打击与机动”。
因此,武器装备是增强人的战争与军事实践能力的工具,战争形态演变的主线索是强化人的战斗功能。相应地,机械化、信息化与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了提高己方的致胜能力。
从我军当前改革程度和纳卡冲突中阿塞拜疆军队的作战效果来看,以提高我军致胜能力为根本目的的“三化”融合发展,应该更加强调作战过程中的人工智能作用,特别是作战感知与决策中的人工智能价值。
主要军事强国也均强调“改变战争游戏规则”的人工智能技术。
年,美军发布了《人工智能态势:评估和改进建议》,认为美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应考虑三个指导性问题:与美军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如何;美军的人工智能技术掌握态势如何;如何通过内部行动和潜在的立法或监管行为增强美军的人工智能优势。
普京在同年度首场国防部会议上也表示,俄联邦武装力量要加快机器人、智能单兵系统和武器智能化模块等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发。
为此,俄罗斯发布了《年前未来军用机器人技术装备研发专项纲要》《未来俄军用机器人应用构想》《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应用前景》,从国家层面确立了俄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机制。
也是在年,澳大利亚国防部发布了《打好人工智能战争:未来智能化战争之作战构想》,意图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陆、海、空等多维作战领域。
二、融合发展的核心内涵是构建新型作战力量
人工智能技术并不能直接构成致胜能力,而是需要将其运用于认知对抗作战、自主攻防作战和跨域协同作战中,才能彰显出人工智能技术在提高致胜能力中的独特作用。
而认知对抗作战力量、自主攻防作战力量和跨域协同作战力量则是当前军事学术界突出强调的新型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
在未来战争中,人与人的智力与知识对抗将逐步扩展为人与人、人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之间的对抗。由于信息真假、信息衰减、信息冗余等原因,交战方要想实现单向战场透明,就必须要对多域战场态势实施精确探测、全时感知、实时研判和数据的精准传输,各级指挥单元才能借此实现“脑机协同”,并进一步展开决策博弈和舆论战。
同时,在“人定规则,无人作战”的集群自主攻防作战背景下,人与机器可以实现内在融合,实时感知战场态势,按预定作战规则自主分发作战任务、规划行动路径、协同执行任务、精准评估战场。
在获取认知对抗优势和自主式集群攻防优势的基础上,优势方也具备了跨地理域、跨功能域、跨作战样式的跨域作战能力,可以实现多域联合指挥控制、跨域协同火力打击、多域联合机动突防、跨域综合保障,形成以多域对单域、以体系对局部、以融合对分散的体系与能力优势。
因此,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核心内涵就是要构建新型作战力量。具体来说,新型作战力量包括特种作战、远程火力、情报侦察、电子对抗、空中突击等作战力量,它们是我军联合作战体系的重要组成。
它们不是推翻旧有作战力量,而是在部分已有的作战力量基础上,按照作战需求新建而成。例如,战略支援部队广泛聚合了原有的网络与电子战力量。
近年来,周边国家也在强化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意图打赢未来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战争。
早在年12月,日本就将太空、网络、电磁等领域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列为发展优先项,年,至少部署有包括“第电子战中队”和“第电子战队”在内的10支电子战部队,打造从北海道到熊本市健军基地的“列岛弧线”和从对马海峡到西南诸岛南端的与那国岛形成的“西南弧线”,配合美国打压中俄。
三、融合发展的战略方向是扩融战场空间
事实上,新型作战力量广泛存在于陆、海、空、天、电、信、网、认知等作战空间,由于战场环境是敌我对抗的共同空间,随着科技发展和武器装备升级而不断扩大。
因此,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战略发展方向就是要在细分基础上拓展并融合战场空间。
在当前,战争边界已经向深地、深海、深空延伸,构成了高度立体化的战场环境。俄军“波塞冬”无人潜航器,是世界上首款具备战略核打击能力的水下无人平台,目的就是为了压制美国“深海”作战阵地。
当然,拓展战场空间是为了进一步融合战场空间,以确保己方具有压倒性优势。我们可以将融合战场空间形象地理解为加快伯伊德(OODA)环闭合速度,即“观察(Observation)——调整(Orientation)——决策(Decision)——行动(Action)”的循环程序速度。
由于主要军事强国均在不断拓展战场空间,在技术相对均衡的情况下,战场空间会趋于某种极限。因此,能够围绕作战任务,有效融合各个不同的战场空间,成为致胜思路。
海湾战争中,美军完成伯伊德(OODA)环需要分钟,而在12年后的伊拉克战争中,则只需10分钟,美军斩首伊朗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则标志着“秒杀”时代的到来。
美军更是依赖于临近空间的高超音速武器,提出了“一小时打遍全球”的战略。
美军人工智能飞行员“阿尔法AI”对王牌飞行员12:0的战绩,主要是因为它的运算速度比人快约倍。因此,扩展战场空间与融合战场空间并不矛盾。
如果说冷兵器时代依靠庙算取胜,那么,在信息化战争,特别是智能化战争中,基于武器装备优势,依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算法取胜则是致胜的不二法门。从传统的脑力博弈到当代的脑机互补博弈,反映出战争形态的相互融合与演变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