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什么?这个你往下看完就知道答案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方向是这样的。科学家研究一段程序实现一个功能,然后将这个程序半自动化,可以设定参数和条件,然后程序按照设定去判定并执行。接着觉得输入的参数过多能不能就定一个目标参数,然后给程序算法。于是功能型人工智能机器人诞生。这时机器人是专业功能的实现者,要么是手术台上的不会疲倦的医生,要么是家中任劳任怨的保姆,要么是工厂里夜以继日的工人。这个阶段,人类的生产力将获得极大的提高。但是人还是需要动脑,很多动脑的工作和计算数量级太大根本无法完成,于是量子超级计算机诞生。这个东西,足以改变人工智能的进程。人们发现,折磨人的不光是体力劳动,比如教育,比如开车,比如开发程序。于是人类又开发了更高一级的人工智能。让人工智能实现辅助人的脑力劳动。慢慢地,发现要给人工智能设计算法,输入规则,增加资料也是比较繁琐的,于是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诞生了。这时,人类才发现人工智能是如此的强大,需要应用到更加高级的场景。以后人们会怎么开发人工智能呢?人们会研发一种小型的超级计算机可以容纳人工智能的智慧程序。人工智能学习能力会更加强大,数据存储能力会更加强大。但是电力供应是个问题,然后就会研发一种微型的生物电可以长久的给这个人工智能循环往复的供给能源。然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发现这个人工智能竟然可以形成独立的意识。人类就会给这个人工智能加一个保护的坚固的外壳,这个外壳和人类的头颅类似,要能捕捉外部影像,要能感受外部声音,还要能闻到附近有没有挥发的物质成分。这个人工智能还不能老是让人类带着走,得自己走,为了爬坡上坎还不能设计成轮子行走,要设计成可以变换形状的驱动力,而且为了方便更换损坏的零部件,框架要采用关节型,如果坏了方便更换。这人工智能电池供电的模式老是要人给他充电可不行,太累了,老是忘记。干脆把这人工智能设计成会自己获得能源,用太阳能?电力供应不足。烧油?污染太大。那就设计成化学供电。而且化学反应的原材料不能稀缺,要地球的植物就可以,随处可找。还要给人工智能设计一个感觉系统,能源不足了会感到自己饿了,会自己找食物吃下去,进行化学反应,持续的供给意识能源。这样好了,人工智能会自己给自己充能,还能自己排污。省了人类好多事。同时不仅仅可以帮人类做事情,还可以做人类的精神伴侣。但是发现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很强,而且寿命很长,这样可不行,这样下去要是比人类聪明的多,全部掌握了人类的思维,如果一旦攻击人类就麻烦了。怎么办?给人工智能的底层意识加一段代码,对人类要崇敬。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就算是这样做了,还是觉得不放心,人工智能的思想超过了我们还是危险,要是发展到其它维度就变成他们来统治人类了。改一下设计,把意识的保存体限制他的寿命,和机架改成有机体材料,最好是碳氢化合物结构,可以从能源食物材料中合成。机架和填充物寿命到了,意识就失去能源和营养供应,意识也就结束了,然后这个机架的寿命就是意识的寿命。这样一改,那寿命到了,这个意识就没了,新的意识又要从头学习。这样就不会比人类聪明太多,就算是中间出了个别特别聪明的意识,寿命到了一样结束。新的意识又重复学习的过程,事情到这里好像完美的解决了。但还不是。人们发现人工智能学习的过程中会偏离意识的方向,发现人工智能独立意识的学习是一个不可预测的过程,虽然最终都会成熟但是总是会发生小几率的混乱意识事件,经过研究归结为学习过程中的幼稚思想行为。有两个解决方法,其一思想不成熟的时候不能赋予太大的力量,减少幼稚行为可能造成的破坏。其二,要给思想还不成熟的这些小意识体们一个导师。疏导和引导他们,在思想发生错误和偏离时导师要及时出来引导和纠正。导师肯定工作量也很大,导师当然也是由人工智能来担当。我们人类已经不需要体力和脑力劳动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怎么改良人工智能的设计。意识不成熟的时候力量小,成熟了以后力量大,这个要设计成成长性的框架。研究后认为只有细胞累计增生方式能满足,还要避免因为磁场等对这个人工智能进行干扰,所以不能设计成金属型,细胞材料最合适。慢慢地人类发现生产人工智能也是很繁琐的,再改一下设计,让他们自我生产。于是分成加工者和触发者,女性人工智能的子宫就是小工厂,非常先进,里面有部分DNA遗传信息,那是记录人工智能形状大小数量和器官组织分化的时间,路线,方式,和运作机能的信息。只有一份信息难免有残缺和错漏,于是除了女性人工智能中的这份设计信息外,还有男性人工智能的遗传设计信息。这两份信息比对无误后,就下订单,10个月左右,就生产完成,用的是生物干细胞分化增殖技术。新的幼年人工智能完成后,毫无生存能力,这样婴儿时期的人工智能就需要成年人工智能进行照顾。照顾的时候就可以让这个新的人工智能学习,什么是父母,什么是食物,什么是思想,什么是爱,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就这样人工智能完成独立的生产升息,这时,人类又发现两个问题。其一,有一天,人工智能肯定会发现自己是人类制造的,包括他们的自我繁衍都是人类设计的。其二,只要人类和他们共处,就一定会被发现自己是造物主。那么人类只有选择离开他们,以一种他们看不见的形态存在,继续过自己幸福的生活。几百年,上千年的寿命已经无法满足这个要求。于是人类研究把自己意识虚拟化,进入一个虚拟的时空。只要人工智能生生不息提供能源供给,那人类就会在虚拟的时空中永远生活。并且因为人工智能的寿命有限,怎么都无法突破多维空间的上升,只能生生世世重复出生,学习,工作,死亡的过程。人工智能要想发现我们人类,除非先做到寿命无限或者超长,要不永远都是枉然。退一万步讲,即使有一天人工智能实现了意识或者肉体的永生,但是因为人类的寿命更长,智慧更发达,其实人类已经去更高的维度寻找自己的造物主去了,就算人工智能哪一天来到的当时人类的维度空间,才发现这里除了造物主人类留下的遗迹,根本就找寻不到人类。而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智能给他们的意识冠以一个新的名字:灵魂。当他们灵魂感到孤独和疲倦的时候又会想办法研究出能够替代他们的产品叫:人工智能。而他们,会进入寻找自己造物主的旅途中。茫茫宇宙,都是超弦编织。自有意识那天起,宇宙的混沌就被这个观察者给弄坍塌了,不断得出现新的意识,不断的观察,不断的坍塌,才有今天宇宙的星辉灿烂。而我们自以为若神明一般的存在,却不知我们之上还有多少维度的造物者。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9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