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息机 >> 信息机发展 >> 一文读懂磁定位RFID技术与EIC技术的
EIC技术是通过机械连接器中的导电触点来给EIC标签供电及传输数据的,EIC标签内部的磁铁仅用于将标签固定到资产条上。
EIC技术每个U位和EIC标签的连接时依靠4个导电触点通过机械方式接触连接的,暴露在空气中的触点容易因受灰尘、空气氧化的影响容易造成接触不良,静电击穿等现象导致故障率高,维护成本高等问题。该技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已经被RFID技术淘汰,完全不适合在U位资产数字化管理中应用。
磁定位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高可靠、免维护、U位级精确定位技术。
磁定位RFID标签是通过标签上永磁铁产生的磁力线,当标签靠近U位模块时以无线(磁力线)方式主动触发U位模块内部的霍尔传感器,U位模块内MCU检测到相应的霍尔传感器触发信号后,MCU会自动控制打开相应U位RFID场能开关,并激活标签中的RFID芯片与U位模块交换数据,如果在标签与U位模块之间用一个塑料隔离,或者不接触也能正常工作。
磁定位RFID技术与EIC技术的差异Q:既然MC-RFID是触发RFID天线工作,交互数据,为什么标签和资产之间还要用线相连?
在数据中心应用场景下,机柜内部结构尺寸不统一,为了通过磁场变化触发RFID天线工作,那么就需要模块与标签之间按照严格的距离要求来安装,这样的话,产品的适配性较差。
而当标签配备了弹性连接线,标签与模块就可以适配所有规格的机柜。
Q:RFID作为一个成熟的技术,为什么不直接用RFID,而选择通过磁场变化触发RFID工作?
因为RFID读卡器会不断的发射场能,而机柜相邻U位距离小,容易误读误判,定位数据错误率可达20%;且机房环境复杂,因无线电波干扰,有效读卡距离不稳定,需要频繁调试。所以该技术无法满足用户高可靠,免维护,数据%准确的需求。
MC-RFID技术中,U位模块通常处于“睡眠状态”,不主动发射场能。而标签是无源主动的。当标签靠近模块,标签上的磁铁触发模块上RFID天线工作,模块与标签毫秒级交互数据后,U位模块再次处于“睡眠状态”。
相比于传统的RFID,MC-RFID技术模块通过标签磁触发才工作,不会因为一直发射场能而造成误读误判,也不会因为电磁干扰而需频繁调试射频,可确保数据%准确。
MC-RFID技术,可以保证IT资产在全生命周期数据%准确,且高可靠,10年免维护。现已经在数据中心IT资产管理中大规模广泛使用,得到用户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