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息机 >> 信息机介绍 >> 互联网时代的事实核查发生哪些变化
事实核查作为舶来品成为 事实核查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社会指向是什么?带着这两个问题阅读郭栋教授的专著会发现,就第一个问题而言,作者给出了详尽的答案,在对事实核查的概念和实践做了从里到外、从外到内的拆解之后,作者指出,事实核查在主体、方法和事实类型等三个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首先,就事实核查的主体而言,从新闻机构中的专业核查者变成草根群体的核查者、内容产业中的把关人和企业中的内容审核员。全书细致描述了这种变化的进路。在20世纪初,西方一些新闻机构中出现专业的事实核查从业者,他们开始被归到媒体的档案资料部门,当需要从事核查工作时,便对具体的任务进行核查,而平时大多数时间则从事媒体中的其他工作。随着新闻真实的重要性提升,专门的事实核查出现了,这成为当前中国学者 其次,就事实核查的具体方法来说,核查从实证和逻辑推理的手段,扩散到通过对合规则性的说明来作为方法。这个改变或许是事实核查内在最大的变化。《互联网时代的事实核查嬗变研究》一书用了不小的篇幅来说明该问题。所谓实证和逻辑推理的手段,是传统媒体所擅长的手法,如对于信源的三方互证方法,对数据的来源进行查证等,此种方法的目的是保证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但在疫情时代,尤其是在民族主义复兴的背景下,观点和立场也成为许多媒体核查时所 再次,核查的实施类型从“主观意识中的真实和客观真实的一致”转变成“符号表达与主观意识的一致”。这种拗口的表达,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原来传统媒体中的事实核查是通过确保新闻事实的真实,来力求受众主观形成的看法和新闻事件本身的情形一致。媒体中的事实核查是一种职业技能,侧重对世界“本来面貌”的查证。而转变之后的“符号表达与主观意识的一致”,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当前内容审核员所从事工作的提炼,因为此类核查主体更注重新闻的非事实因素,其工作方式是按照固有的规范性文件来进行内容把关。内容审核兼具政治需求和职业技能需求,它改变了管理主体直接介入到内容生产环节的态势,把对内容把关以一种较为职业化或专业主义的面目呈现出来。
事实核查在我国互联网场景中发生了以上三个方面的明显变化,那么这种变化的方向又如何呢?书中的观点是,在网络中,大众媒介的把关技能被转化成服务于治理权力的方式,而且在网络产业中,嬗变后的事实核查被作者作为一种“嵌入式治理”的手段来对待,这就把这个问题提升到了社会发展的层面,也更能彰显出这部专著的价值所在。(作者:闫莉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
编辑:nbsp毛书兵来源:中安在线国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