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成都新型显示领域的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宣布,其成功开发了一款4.78英寸的TFT基Micro-LED无边框拼接显示模组,实现%点亮率的技术突破。这也是国内首款点亮率为%的TFT基Micro-LED无边框拼接显示模组。另外,来自集成电路领域的成都英诺达(成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诺达”)发布了一款自主研发的低功耗EDA工具……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为代表的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近日密集释放发展动能。若将上述企业发展情形放置在今年以来的时间维度进行观察,这股拼劲实则延续了一季度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态势。据成都市统计局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位居同期成都市五大先进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首位,“跑”出了一条产业上扬曲线。▲成都市高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资料图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成都造”服务和产品受青睐5月6日,成都城南新川创新科技园的一栋办公大楼内,英诺达公司的余名员工在各自岗位上紧盯计算机屏幕,手里不停敲打着键盘,一串串代码最终汇聚成集成电路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低功耗设计EDA工具。自落地成都以来,英诺达便瞄准EDA这个赛道。如何将上亿个晶体管布局到一个比手指甲盖还要小的集成电路上?这就需要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也就是EDA。去年底,英诺达推出一款自研低功耗设计验证EDA工具,该款产品系国内首创。而就在上个月,该企业又发布了一款门级功耗分析工具,为打造国产EDA全流程工具注入新动能。新技术破局国内IC设计领域行业僵局,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今年一季度,公司EDA硬件云平台二期工程正式完工,机房等级提升至最高,整体容量也实现翻倍,除了为成都本地IC设计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外,也为上海、北京、深圳等国内其他城市的客户提供技术支撑。”英诺达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继续扩大全国市场规模。▲英诺达打造的EDA硬件云平台记者从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获悉,成都锐成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初推出22nm双模蓝牙射频IP,产品适用于蓝牙耳机、蓝牙音箱、智能手表等场景,一经推出,已经过流片测试和验证,获得客户采用。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聚焦“芯屏端软智网储”等重点领域,今年一季度,一些新型显示领域企业的发展势头也令人看好。随着前端激光电视消费需求激增,今年以来,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激光电视显示屏供不应求。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吴庆富告诉记者,“目前员工处于两班倒的生产状态,新厂房的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预计今年年中将有一栋新厂房投入使用。公司会新增一台国内首台套超精密加工机床,为生产-英寸的巨幕产品做准备。”产业平台赋能更多企业多项专业集成政策持续“加码”今年以来,成都通过“工业上楼”机制推动企业聚集发展,构建“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配套关系。在此背景下,一些全新打造的产业载体便围绕成都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招引上下游企业入驻。今年2月,位于成都高新西区的IC设计产业园竣工投用,这标志着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领域迎来一个超22万平方米的产业新空间。据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园区布局的“芯火”双创基地可为入驻企业提供EDA、流片、测试、孵化等多种配套服务,一季度入驻签约企业18家,其中60%以上的企业系成都从外地招引而来,均为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企业,这为产业发展积蓄了潜在动能。▲IC设计产业园除了上述IC设计产业园开园外,一季度以来,成都还有更多赋能电子信息产业的高品质园区相继投用。来自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提供的信息显示,今年一季度,成都已推动了超5万平方米的新显智造产业园、15万平方米成都中电阳光信息港投用,吸引佰维集团成都测试设备公司等新一批电子信息领域企业陆续入驻。企业发力、平台赋能的同时,一季度成都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密集“出招”。今年3月,成都促进新型显示产业、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印发。以集成电路为例,成都将对符合相关条件的集成电路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5亿元综合支持。“随着政策的加快落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利好效果得到了显现。”成都经济发展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咨询杨会改说。企业产能持续释放提升内生动力,培育新增长点在杨会改看来,上述8%的增速,这对一季度成都经济稳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杨会改分析,在产业载体赋能产业发展过程中,一季度,成都奕成科技有限公司高端板级系统封测集成电路项目等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重大项目投产,为本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增长动力。“此前积压的产能得到充分释放,这也是高增长的原因之一。”杨会改分析,从年四季度和年一季度成都市制造业PMI和生产指数也可以看出,工业企业前期积压的订单未能生产,随着大批企业复工复产,2月生产指数迅速反弹,充分释放了一波产能。这也是直接影响一季度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有较高增速的原因之一。“虽然实现了‘开门红’,但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等相对较为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相对较高,加之受全球消费电子产品需求持续低迷、本地部分代工企业产能转移等因素的影响,要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这些因素不容忽视。”杨会改说。实现持续高增长需要提升产业内生动力。“要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杨会改表示,培育产业未来增长点也很关键,“比如,结合居民更加注重健康养生消费需求,积极拓展家用普及型医疗设备、数字化家庭诊疗及保健设备等家用医疗器械‘智能终端”产业。”杨会改还建议,伴随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可结合居民更加在意互动体验消费需求,融合XR、VR等技术,做强做大沉浸式娱乐行业。此外,新兴智能家电行业也存在增长点,而成都可发挥新型显示产业的优势研发更多“成都造”智能消费产品。红星新闻记者宋嘉问编辑于曼歌(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