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息机 >> 信息机前景 >> 基于设计主导的正向BIM管理与应用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重点实验室集群项目采用“一室两区”的模式,跨空间延展哈尔滨工业大学本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积累与影响力,依托学校本部现有的科研实力、核心学术团队、实验室建设及管理运营经验等,对接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软硬件需求,在深圳校区拓展建设,促进南北地区成果转移。
该项目拟建成八大国家重点实验室(五个“一室两区”模式,十三位院士参与的、在深圳拓展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三个院士牵头筹建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与多个共享公共服务集聚平台,形成布局完善、技术先进、运行高效、支撑有力、交叉互促、协同催化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项目涉及8个科研领域、余个二级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共涵盖数百项实验工艺流程。
△项目鸟瞰图
项目信息项目名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重点实验室集群项目项目位置: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大学城体育场东侧使用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设单位: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总指导:崔愷设计负责人:刘恒用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设计时间:-年项目进展:施工图设计完成项目创新性地采用了“设计主导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以设计技术服务前后延伸、管理与设计充分融合为特色,在深圳市建筑工务署项目管理的框架下,建立起具有设计主导的全过程咨询优势的实践体系,“以管理为核心,以设计为主导”,实现高质量建设目标。
,时长01:49
△BIM创新应用视频简介
BIM作为精细化设计与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全过程设计及项目管理过程中起到了可视化沟通、三维协同、设计优化、绿色性能模拟与质量管控等重要作用。项目基于正向BIM设计逻辑,实现了BIM技术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的全过程管理与应用。
◆可视化沟通:利用BIM设计的可视化特性和BIM可视化成果,让各参建方基于可视化成果进行沟通,提高效率,辅助决策。
◆三维协同:以BIM模型或图纸作为提资条件,开展专业间、专业内的协同工作,提高沟通效率,提升设计质量。
◆设计优化:通过BIM模型开展全专业设计核查与各阶段分析模拟。梳理并修正设计的“错、漏、碰、缺”问题;对可能存在的净空、净高问题进行优化。
◆绿色性能模拟:对建筑及周边环境的风、光、声、热条件进行模拟与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逐步推进设计调整与方案优化。
◆质量管控:基于BIM正向设计逻辑,对BIM设计模型、施工图图纸、各项设计成果进行平台化、系统化的管理。通过三维审图、云端协同校审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模型精度、提高图纸质量,最大程度上保证“数据同源,图模一体”。
△BIM精细化信息化管理
服务于设计全过程的BIM:从一个“瓶”变成一场“雨”BIM的本质是服务于设计与项目管理,为设计优化、品质提升、成本管控等提供有效的抓手与技术支撑。在设计主导的全过程咨询模式下,项目的生长更像是一棵树。BIM的应用是基于项目需求,随着设计深化自然而生的,而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机械堆砌。△设计牵头全过程咨询模式下的BIM角色定位在设计主导的全过程咨询模式下,市建筑工务署进行多维度管理、精细化控制。建立了以BIM为抓手的多维度、精细化管控体系。除传统“三校三审”模式外,设计还采用了B/S云协同校审与三维图模核查的审图办法,两者同步助力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大幅提高设计提资与自校互校效率,保证设计质量,提高建设品质。以BIM为抓手:多维度管理+精细化控制市建筑工务署在传统设计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基础上,融入BIM技术,进一步优化管控流程,提高协同效率,控制成本造价,提升建造品质。△以BIM为抓手的设计管控体系过程管控:精细化设计过程管控及关键节点控制市建筑工务署基于设计的“专业”与“阶段”两个维度,制定了完整的设计全专业、全阶段管控流程,包含8个专项、个管控节点,通过一系列设计、技术与应用成果的验收,实现设计全过程的精细化管控。△精细化BIM设计应用管控体系过程管控:精细化BIM设计应用管控体系市建筑工务署基于设计的不同阶段,制定了完整的BIM设计与应用管控流程。其中,管控节点分为3个大节点、13个小节点,通过一系列BIM设计与应用成果的验收,实现BIM正向设计全过程的精细化管控。△精细化BIM设计应用管控体系成本控制方面,BIM作为设计管理的抓手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设计效益量化分析中,切实地反映了BIM正向设计为项目品质提升所发挥的重要价值。管控效益量化分析△基于BIM的设计管控可有效提升设计品质及效率,并节省成本策划规划阶段:构建标准、制定计划、搭建体系项目构建了“国家标准+工务署标准+中国院标准”的三合一BIM执行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完整详实的《BIM实施方案》,以设计全过程的BIM正向逻辑为导向,搭建了以设计为核心的BIM全过程咨询与技术应用体系。△项目执行标准△BIM应用要点体系方案设计阶段:BIM建筑性能模拟应用在方案设计阶段,进行了一系列BIM模拟化应用。例如:土方填挖模拟;建筑风、光、声、热等性能模拟;实验室专项模拟,项目采用模块化设计,基于建筑功能组织,构建A、B、C、D四类模块,并搭建BIM三维模型,对标准及特殊实验室空间进行模拟与相关分析。△场地分析其中,利用BIM信息模型开展建筑风、光、声、热等绿色性能模拟,形成了“设计—模拟—优化”BIM模拟应用体系,通过建筑绿色性能的动态表现和量化分析,提供即时反馈结果,优化设计,达到最佳绿色性能效果。△利用建筑日照模拟,优化设计方案△利用场地风环境模拟,优化设计方案初步设计阶段:可视化、信息化应用
在初步设计阶段,首先进行了BIM可视化应用。搭建全专业BIM正向设计模型,基于BIM三维模型,对地下地上重点公共区域,复杂机房等进行管综统筹与净高优化;选取标准层实验室,进行第一轮管综布局优化,并初步确定综合布置原则;对重要机房进行布局优化并生成漫游。△以Revit、Rebro为载体,实现全专业BIM建模△基于BIM三维模型,实现重点区域净空净高优化信息化应用方面,利用BIM模型的数据化、实时化、清单化等特性,根据经济专业提出的具体要求,并基于初步设计出图深度的BIM模型,输出工程量清单,将BIM算量数据与概算数据进行对比,找出差异项,分析原因并解决,双向验证BIM模型或概算的准确性。△工程算量统计,概算复核,双向验证BIM模型或概算的准确性施工图设计阶段:可视化、信息化应用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项目依然以BIM可视化应用为先导,在初步设计BIM模型基础上进行深化,全专业模型精度达到LOD。基于模型完成全专业碰撞检查,发现问题,定位问题,并跟踪解决;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基于BIM施工图模型,完善设计信息与二维表达,输出全专业施工图图纸,完成BIM正向设计出图。△冲突检测与管线综合,输出净高控制原则示意图△将二维图纸与三维模型叠合,辅助设计自校审图除传统BIM应用点外,项目也尝试进行了BIM创新实践。首先是模式创新,项目采用了共生式的BIM服务模式,项目中所涉及的BIM应用点,均是立足于设计本身,基于项目需求,随着设计深化自然而生的,不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机械堆砌。其次是应用创新,可主要概括为四个方面:移动端扫码入园:BIM一键式VR沉浸体验
可用手机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