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机

有什么适合职场新人读的情商书籍推荐

发布时间:2022/10/22 20:27:52   

强推一本最近正在阅读的书,确切地说它是一篇20万字的论文——《中县干部》。以下引荐部分推荐内容:

北大社会学博士冯军旗在中县(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挂职期间,他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细致地从内部深入记录了一个县级政权的人员组成、结构、晋升方式和相互关系。

他收集了当地官员在年龄、学历方面的造假证据,披露该县改革开放以来的虚假政绩工程;搜罗了这个县名副科级及以上干部的简历,寻找他们升迁路上的“奥秘”;又以深度访谈的方式,亲自采访了名副科级以上干部。(真真正正的干货)

最终,他完成了一篇以“县城干部升迁”为主题的长达20万字的社会学博士论文——《中县干部》。

我就想弱弱的问一句,权术,能从书上学来吗?学到的实用吗?只有这种真真实实的调查报告的才是真正有参考和学习价值的。

专门讲权术的书,没多少可信度,毕竟权术这玩意,很多人都是秘而不宣的。而二十万字的《中县干部》向我们详细地展示了中县官场的种种不为人知的隐秘。

这本书涉及的内容太多,简单举几个例子。这些内容真的只是冰山一角。

1.干部子女从政之简单。紧跟某个政治家族,你就稳了。

2.中县政治家族的特点:世袭、等级分配、核心部门。

3.中县政治家族形成的主要因素。(如何学会组建政治家族,建立家族势力?)

4.政治家族在当地形成的地方利益和势力集团,你敢碰吗?

5.对于组织考核,能说实话吗?

6.中县干部为何如此重视子女教育?

7.没有关系,在中县混行不行?不行,哈哈

8.在中县,如何编织关系网?(喝酒、打牌和送礼)

9.在中县,有那些潜规则你必须知道?

10.在中县,不会喝酒行不行?

11.在中县,想往上爬,光找人从下面推行不行?

要想真正地了解中县,首先是探究它的政治人事解构。

中县的领导干部按照级别分为四级: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正处级,呈四层金字塔状。只有进入副科级才算是领导干部。否则,你只是一个吏,而不是官。

中县共有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人,有意思的是,在中县,这干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之间都有家族关系。

1.政治家族。紧跟当地的政治家族,你就稳了。

冯军旗从名干部名单中,梳理出了21个“政治大家族”,个“小家族”。文中的“家族”,指的是血缘和姻缘的集合体。一个家族产生5个以上副科级干部为“大家族”,5个以下、2人以上的为“小家族”。

干部子女从政之简单、提拔之轻松,简直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官二代?

很多干部讲,从年以来,很多局长和县领导都可以通过写条子和打招呼进人,每个局长一年安排4、5个人是很容易的事情。近几年来流传的“官二代”现象,在这里亦有非常具体的体现。家族政治对基层权力的垄断,固化了原有的社会阶层,令普通家族出身者更难凭借才干获取政治前途。

中县的一位主要领导对作者说:“如果我的妹妹在中县工作,那么不用我打招呼,她的工作和提拔,都会处处受到关照,这是几千年来的政治传统。”

2.中县政治家族有以下几个特点:世袭、等级分配、核心部门。如何快速的理清当地的政治关系,了解了这些家族,就够了。

一是不少都是行业内或者系统内繁殖,具有一定的世袭性。比如张泰康曾任白阁乡党委书记,其女婿张保彬后来也任白阁乡党委书记;张得彬曾任组织部副部长,其内弟高玉溪也任组织部副部长,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二是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也就是俗称的“县领导”,其子女一般至少有一个副科级以上职务,不少还是正科级职务。

三是政治家族子弟具有向核心部门、关键部门聚集的趋向,比如县纪委、组织部、县委办等等。

四是政治家族的大小,往往和家族核心人物的权力和位置成正比——核心人物权力和位置越重要,家族内出的干部也就越多。同时,和后代数量也成正比,后代越多,家族内出的干部也越多。

3.中县政治家族形成的主要因素。(如何学会组建政治家族,建立家族势力?)

一是政治录用方面的优势,主要是教育和入伍。对于干部家庭子女来说,一般教育条件较好,考上大学的可能性较大,毕业即是干部,还能进入较好的单位工作。通过教育这个媒介实现家族繁殖,这是主要的形成途径。其次是入伍,如果考不上学,还可以参军,然后再从工人身份向干部身份转变,这也是重要的途径。

二是领导干部及其子女形成了一个熟人圈,互相比较了解,同时,很多领导干部为了子女的进步,会不断对县里的主要领导介绍子女的情况,希望能够得到照顾。很多老干部在和作者访谈时,很坦诚地谈到这些;作者在当地组织部长办公室内,曾几次遇到老干部为自己的子女进步说情。

三是政治培养,在领导干部家庭中,父辈的刻意培养加上潜移默化的熏陶,都会使得他们在政治体系内更快成长。

4.作者在调查中发现,政治家族在当地形成了地方利益集团和势力集团。对于这些地头蛇,你敢碰吗?

中县一位主要领导经常感叹很多措施执行不下去,原因就是地方利益集团的阻挠和反弹,中县很多不正之风,比如炒地皮等,很多背后都是政治家族的势力。这种力量是很大的,这位领导说,很多时候投鼠忌器,极端的时候自己都可能翻船。

5.同时,政治家族的关系网和利益链,使得县乡政治成为人类最复杂的集合体,其复杂程度远远超出想象。对于考核,能说实话吗?

作者在西城乡时,一位中层干部曾对他说:

“干部考核为什么考不出真东西,因为县城太小,关系太复杂,说不定考核组的就是那个干部的亲戚,能说实话吗?”(访谈,)

6.干部为何如此重视子女教育?

干部子女在大城市就业的途径就是高等教育。中县干部都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受益者,知识改变命运,他们对此有最深的体会,所以在子女的教育上绝对是全力投入。县领导的子女在当地一般上的都是最好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在受教育初始阶段就已经拥有了最优的教育资源。不少都高考移民,往北京、上海、新疆、内蒙古和海南等等,而且一些家属甚至不上班,去陪读。

7.没有关系,在中县行不行?

作者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关系”在中县干部的仕途中起着重要甚至是根本性的作用。除了上述所说的突出的政治家族现象,其他关系类型主要有:干亲、同乡、同学、战友等。而近年来干部选拔任用中民主推荐政策的实施,加重了关系在干部仕途中的作用,并导致了拉票网和关系运作的双环模型的形成。

另一位中层干部说:“现在官场世道真是变了,我当时提拔都是在组织谈话时才知道,现在这种情况你看还可能吗?现在不运作一下,不找关系,是肯定不行的。”(访谈,)

一位乡党委书记说:“不找人不可能,关键是能不能找到人,能不能起作用,谁不找人都不行。”

在这种种关系中,除了血亲是自然的连接纽带,也是最强的连接纽带外,其它都是社会性的连接纽带(关系),都需要编织和维持。

(结识其中一个人,你就有了关系)

8.在中县,编织关系网的主要方式有喝酒、打牌和送礼。

9.在中县,有些潜规则你必须知道。

“你总问人家是怎么升上来的,这怎么好讲呢?”办公桌的一端,县委书记林庆生皱着眉头提醒,“小冯,有些事情能说不能做,有些事情能做不能说。”

10.在中县,不会喝酒行不行?

次日下到西城乡,接连两周时间,乡里领导班子的十几个成员轮番为新到任的副乡长接风,酒量只有一两的冯军旗吐了半个月。有人偷塞给他两盒“速效救心丸”和“丹参滴丸”,并解释说,这是“官场必备良药”。

11.在中县,想往上走,光找人从下面推不行,还需要上面有人拉。

最早吸引冯军旗的,是大水乡党委副书记李书平与竞争对手冯南疆竞选乡长失败的故事。根据李书平的讲述,她通过曾任政府办主任的公公做了县委书记的工作,但对手却将招呼打到了同省的鹤仙市政协主席那里。

仙市政协主席那里。

“我真是政治上不成熟,不知道潜规则的重要性,认为光从下面推就行了,没想到还需要上面有人拉你。”直肠子的李书平向冯军旗抱怨道。

在中县,每个人都是一个漂浮不定的蒲公英。这本书可能没教会你权术,但是它会告诉你最真实的官场,告诉你如何避坑,从而改变命运。

(提醒:1这本书主要反应了八十年代到20世纪初这段时间的县乡政治生态,时代在发展,情况肯定也大有不同,但做参考意义还是没问题的。2本文分享的一些内容许多都是个例,不能以偏概全。请大家理性看待)

下面是结合全文,狼叔提取的一些重要的论点如下,如有问题大家可以在狼叔群内共同讨论(有些问题不能讨论的就不要讨论,或者说私下讨论。)

(群内直接可下载中县干部,或者自己在网上找也是可以的)

一、关于找关系(找关系要持之以恒、厚脸皮)

1、关系、经济、野心。

2、关系网的连接方式:喝酒、打牌和送礼。

酒场的作用:

(1)建立关系、好办事。

(2)了解更多信息。

(对于本文作者来说,毫无疑问,很多论文资料都是酒场上获得的。)

喝酒的注意事项:

(1)了解谁和谁是一个圈子的。

(2)了解谁和谁有矛盾,避免有矛盾的人在一个圈子。

关于送礼:

(1)中秋节、春节要送礼。

(2)在不同的时刻,也要送不同的礼物。

(比如领导调动时,送罗盘、地球仪等等)

3、一个干部的仕途发展,往往是多次关系运作的结果。

孙XX说,他的仕途的每一次大的转折,都是一篇文章和一个伯乐,正是自己的努力、组织的培养和领导的赏识,才一步一步走上仕途的顶点。

提拔为副科级俩个步骤:

(1)你部门的主任要推荐你。

(2)上面有副处级领导,要抬你。

“我过去也是政治上不成熟,不知道潜规则的重要性,认为光从下面推就行了,没有想到还需要上面有人拉你,只有这样,才更保险。

“从中县干部的仕途关系运作来看,基本呈现“下推上拉”模式,所谓下推就是群众基础要好,考核要好,单位领导也要推荐自己。所谓上拉就是需要找县以上的领导,来给县里的主要领导打招呼。这种“推拉”运作后,再针对县里的主要领导运作,这样三方运作,多因素合力,才能使得仕途通畅。”

“而一位曾任组织部长的县委领导在访谈时说,一到干部调整,他都要在笔记本上记好几页打招呼的关系户。”

4、通过老婆拉关系。

当时的县委书记爱人在中县卫生系统工作,李明仪就比较关照,很快和县委书记打成一片,在县委书记的支持下,李明仪晋升为上县县委副书记。

5、与新闻工作者拉关系。

安全要素-新闻媒体有曝光的作用,让人可升可降。

新闻媒体也有很大的权利,决定县域的人舆论导向,对县委书记的政绩有很大影响作用。

“同时冯南疆的哥哥是河南某报的主编,也给县领导打了招呼。这让县委书记很为难,最后的结果是,两人都没有提拔,等于县委书记一个都不得罪。”

6、领导也需要有能力的干部

“当时的县委书记为了摸底,曾偷偷地到李书平所在的乡镇,考察李书平主抓工作的成效。”

也就是说虽然有这么多的关系运作,但组织上选拔的仍然是有能力的干部。

7、树立长期竞争、长期找关系的观念

(1)“最后的结果是,李书平竞争乡镇长成功,刘艺美则出任某群团一把手。”

李书平说,想想一路走来,竞争太激烈了,每进一步都很难,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很多时候都身不由己。

“孙XX说,他的仕途的每一次大的转折,都是一篇文章和一个伯乐。”

(2)关于调动工作。

当时也可怜,没有东西,我就回来带了4瓶香油,和我表哥去找人家,大约跑了10趟,不断做工作,最后才同意放,才调回中县的学校。

(3)不送礼办不成事。

老父亲也比较正直,在县里威望也高,不可能送礼什么的,结果就一直没有调成。

(4)出身农家也有很多向上爬的机会。

出身农家并不意味着没有背景,亲戚、同乡、同学等都有可能助其仕途发展。

(5)干部子弟成为中等城市以上的就业群体,而这意味着在中县,政治家族缺乏可持性的继承传递,也意味着政治家族的衰落是未来的大趋势。

二、关于体制内的几点思考:

1、不要背后议论领导

张南国和几名卫生系统领导到北山市学习,看到路两边作为农业开发系列而栽的苹果树,张随口说:“陈书记真是胡球整,咱们县气候能长苹果吗?”

几天后,这句话传到了陈书记那,陈书记听后非常生气,当即把卫生局长叫来,对他说,限你三天,免掉张南国,不然,你辞职。

卫生局长不敢怠慢,第2医院召开大会,当场免掉了张南国的院长职务。晚上,当张南国到了卫生局长家,痛哭流涕地问为什么免其职务时,卫生局长痛斥说:谁叫你说陈书记胡球整。

2、对待领导的态度很重要

刘石田对陈书记说:当时上马时,很多干部群众就反对,提出污染问题,结果县委命令必须上。现在刚磨合好,见效益了,又让关闭,投资怎么办?怎么对干部和群众交待?两人不欢而散。

而陈书记到六月镇做工作时,六月镇党委书记郑重社表态说:陈书记,没有问题,坚决按照县委的指示办,工作我们来做,遗留问题我们妥善解决。

3、只有把忠诚和政绩很好的结合,才能有较大的晋升机会

政绩型干部体制,需要以政治忠诚为基础,需要听话服从,而政绩也是围绕上级中心任务产生的政绩,是需要上级认可的政绩。

4、作为领导人,不要逼迫下属

(1)作为一把手,部下利益复杂,很多事不能自己出面,否则没法收场。

(2)作为领导,在不了解下属秉性时,不要总是逼迫下属!没事找事!否则最后难看的还是自己。

三、关于高学历无法混的更好的问题

第一学历是本科的干部,往往在工作以及提拔任用方面比不上师范、中专毕业的。对此,郑州大学毕业的航运局局长江道琼说:

“县乡比较看重实践能力,而不是理论能力。中专生发展好,一个他们分配有固定的单位,本科生往往分配不对应。一个呢,县乡很多事情,本科生往往进行价值判断,这样很多事情,中专生能干,本科生就干不来,这样领导就认为你工作能力不行我们当年高考的一个同学蔡礼宇,我考的郑大,他考的中专郑州水利学校,这你就能看出来,当时他都是镇长了,我还是副镇长。张国际、陈谷允,都是水校回来的,都发展的不错,还有林校、农校都发展的不错,等于本科生干不过中专生。

你身上知识色彩太浓,很多人把你看作另类,你必须把知识色彩磨掉,和他们一样。再一个,你看这些中专生,其实能力素质不差,他们一些人阅读量很大。”

总结:

1、要适合当地风俗,特别是与低学历的人群打成一片。(可阅读侯卫东官场笔记,虽然是小说,但还是有些东西可以借鉴的)

2、不要小看任何人!

3、既然选择了体制,就要摆脱知识分子的清高,不要认为很多事情做得没有意义。

四、学习改变命运

对于中县为什么有六成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来自于农民家庭,中县政府办主任邢浩中说:

“还是毛主席说的那句话:要干,要革命。穷则思变,改变自己的命运,就是这。改变自己的命运,啥法啊,好好学习。你想想,就咱们政府办的主任、副主任,除了陶泉是干部家庭,其它都是考学出来的,都是好好学,革自己的命,改变自己的命运出来的。”(邢浩中访谈,)

对于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有二成多来自于干部家庭,邢浩中说:

“这些都是来自于领导干部家庭的优秀分子,你看干部家庭招工、转干的很多,但真正成为领导干部的少,因为他们被淘汰了。但出身于干部家庭的成长有优势,你看这一回,四大家领导的子女竞争乡镇长,一般人你都别想,有特权,所以县领导没有办法,就搞公选,谁也不得罪。”(邢浩中访谈,)

副科级领导干部一般是要求中专以上学历,正科级和县处级领导干部一般是要求大专以上学历。

学历文凭在某些阶段时候,就是出入证,你没有这个学历,这个文凭,你就到不了这个级别。它是进门证,出门证,比如这次提拔副科都必须大专以上,你没有这个学历你就进不了门。

这就是智商决定你的平台,而情商决定你能走多远的道理。

中县干部都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受益者,知识改变命运,他们对此有最深的体会,所以在子女的教育上绝对是全力投入。

五、在中县,教师从政有机会吗?

教师从政中县县乡干部比较鲜明的一个现象就是教师从政。教师流动到党政机关一般通过调动来实现,而具体的调动过程在中国县乡的现实中可谓形态斑斓,方式多样,但很多都是通过“教而优则仕”或者写材料起家,其中很多都需要关系资源的运用。

对于如何到党政机关,教了6年书的常务副县长赵炎厚说:我当时在初中教语文,平时写一些东西,有些在《北山日报》上发表了,在学校里也有一些小名气。当时乡里需要一个新闻通讯员,就把我抽去了,专门为乡里写通讯报道。后来乡里挑秘书,就挑到了我,先借调,后来才正式调过去。(赵炎厚访谈,)

而当我问一个乡的武装部长当初是怎么调到乡里的,他直言不讳地说“靠关系呗”,他说从教育上往行政上调是很难的,因为教育系统一般不放人,必须接收单位要有人帮您说话,帮你运作,不然不可能调动。

对于很多教师来说,调动到党政机关往往是其人生的重大转折,是其政治生涯的开始,在他们一生中都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

六、出干部多的机构(关键机构)有哪些?

从全县的角度看,中县出产干部比较多的关键机构有:党群口:县委办,组织部,纪委,政法委,宣传部,团县委。

政府口:政府办,林业局,教育局,卫生局,农业局。

政法口:公检法部门

乡镇:重点镇

七、有一般的关系,不送礼行不行?

当时商业上的形势明显不行了,我就想换换单位,老父亲当时也退了,想让我到公安局。当时的县委书记,和老父亲还有我的公公,关系都很好,就对我父亲说,去检察院吧,干嘛一定到公安局。但我父亲一直想让我到公安局。老父亲也比较正直,在县里威望也高,不可能送礼什么的,结果一直没有调成。老父亲提起这就伤心,后来一次心脏病都犯了。我也就一直等,这中间恰好现在这个局成立,后来县委书记就说,别等啦,去吧,将来是有发展前途的。我父亲当时也很无奈,就说去吧,就这样到现在的局了。(访谈,)

《中县干部》绝对是一篇足以载入史册甚至作为时代切片留待后人品咂的佳作。

总结:

1、农业劳动的艰辛,农民生活的贫苦,城乡差别的刺激,这些都是出身于农民家庭的领导干部成长进步的不竭动力。

2、野心。

3、升职对学历有要求,但也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比如...

每个人都是一个漂浮不定的蒲公英。这本书可能没教会你权术,但是它会告诉你最真实的官场职场,告诉你如何避坑,从而改变命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1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