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息机 >> 信息机市场 >> 企业领导必须打破信息茧房
01
信息茧房最早由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提出,指在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由于公众的信息需求并非是全方面的,所以他们只会注意自己选择的内容和使自己愉悦的信息,久而久之就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之中。
其实,世界之大,信息无穷,考虑到处理信息的成本与风险,人们倾向于待在认知的舒适区,这是一种自我编织的茧房。这种茧房并不可怕,因为自由竞争的压力会迫使人们走出舒适区,懒惰者、安逸者被惩罚、被淘汰。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他人编织的信息茧房。
互联网曾给我们制造了一个信息海洋,但如今的算法却编织了一个个信息茧房。我们看似站在信息潮流之中,实则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匮乏,甚至包括我们的思想,都深深地受限其中。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中,每个人看自己想看的,听自己想听的,宛如回音壁一样不断地重复那些悦耳的声音。然而,这种舒适终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偏见、撕裂与群氓。
02
形成“信息茧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看,“算法推荐”确是“罪魁祸首”,但从主观上看用户的“个人选择”更为关键,毕竟在思维惰性的惯性作用下人们往往只倾向于选择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克服思维惰性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但纵容思维惰性却易如反掌。因此,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纵容自己沉浸在短时间获得的满足感中从而无暇顾及其它领域的信息,最终陷入“信息茧房”当中还懒得挣扎。
我们总想避免那些让我们感到有压力的情况,但在现实中,很多人却让自己彻底与压力隔离,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躺平。这么做的危害显而易见:一旦我们不受挑战性经历或信息的困扰,总待在舒适区内,就会停止成长和学习,质疑能力也会衰退。
于是,我们的认知越来越单一,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窄。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发现自己被裹挟在一个极小的、同质的空间中,一开始可能会感到非常方便,但到最后无一例外的,我们会觉得枯燥,乃至厌烦。
一篇篇文章,一个个视频堆积起来的信息,知识之间的前后逻辑关系被切断,变得更加碎片化,容易使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它们侵占了你的时间和注意力,你会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机会,你接触到的人都和你相似,甚至感觉全世界都在认同你的观点。然而,其实这只是你的错觉,这是一种信息时代的“坐井观天”。
03
企业界近年来也出现了严重的“信息茧房”现象,老板当得越大,到后来就会越来越孤独,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到了一定阶段,老板们听到的消息,都是“报喜不报忧”。他们开始远离业务、远离用户、远离基层员工,听着助理的汇报,看着排版精美的分析PPT和研究报告,还有被自己的公关团队筛选过的媒体报道,依据这些来做决策,老板们活进了精心设计的信息茧房里面。
很多老板强调的“执行力”,其实都是要求下属停止思考,按我说的做就行了。在这种环境下,聪明的下属都改变了行为模式:老板说的,迅速照猫画虎开搞就是了,反正“执行力”有了,自然成为老板的红人;就算是计划失败了,还能有人敢找老板复盘么?
老板想看见的就一定能看见,想发生的就一定会发生,形势总不是小好、是大好。这样“听话就能受重用”的“伪执行力”文化,往往还冠以“价值观”的美名。在这种规则的自然选择下,老板得到的建议,都是加强自己本来意见的正反馈。简单说,如果你感到下属执行力超强,或者自己总是在公司如沐春风,那么恭喜你,很可能已经喜提老板专属的信息茧房了!
04
在破除信息茧房这件事情上,小米的雷军是个大家值得研究的案例。他长期活跃在微博和小米用户论坛等社区上面,对于B站、知乎这些年轻人聚集的新社区也很敏感,他自己还在各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