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机

金融市场中,机制设计理论和拍卖理论分别是

发布时间:2025/6/15 13:14:10   

机制设计理论及拍卖理论。相比于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主要基于既定的市场规则,机制设计理论和拍卖理论主要是研究如何设计机制,包括估价标准、报价规则、分配规则和支付规则等交易机制以及市场博弈规则等。

一、机制设计理论。机制设计理论是在信息不对称和个体自利性的客观条件下,如何设计机制(包括:法律制度、规则、方法、流程等)使得个体即使在主观上追求自身利益或者效用,其结果也能达到社会、集体、改革者或者设计者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机制设计理论覆盖面广,小至一个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大到一个国家政策的顶层设计,研究内容既包含国家宏观层面的法律制度设计,也包括中观产业、微观组织层面的机制设计。

机制设计本质是一个三阶段的不完全信息博弈过程,第一阶段由委托人设计机制(博弈规则)并提供合约,代理人根据自己的类型发出信号;第二阶段是代理人接受或者拒绝合约;第三阶段由接受合约的代理人与委托人在设计的机制既定框架下交易。

(一)机制设计理论的发展脉络。机制设计理论起源于经济学关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讨论,是信息经济学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在20世纪30至40年代就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否可行的经济学大辩论中,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计划经济是否可行,经济学家发现传统经济学的价格理论无法评价如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作为资源配置机制的优劣,无法解释其能够实现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现象,主要根源是传统的价格理论忽略了对信息的交流和配置,直接认为市场是完备的,也是信息充分的,市场能有效加总各方的私有信息。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Hurwicz在Hayek的启发下把机制视为信息交流系统,提供信息博弈规则和系统配置规则,这些新的发现已经突破传统资源分配的研究方法,为系统研究资源配置机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此时经济学家意识到由于信息不对称、主体理性参与约束条件等原因,社会福利往往无法达到最优状态,只得寻求次优解。

在RothschildandStiglitz关于信息经济学的开创性成果出来之前,机制设计理论研究一直得不到传统经济学的认可,主要原因是机制设计理论打破了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下的两大基本假设:第一个基本假设是经济人都具有异质性,不同参与主体拥有不同的专业能力和信息来源;第二个基本假设是认为市场是信息不完备和竞争不充分的。

当RothschildandStiglitz的工作得到经济学家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9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