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息机 >> 信息机介绍 >> 聚焦把握新基建契机,苦练新型智慧城市九字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全球。而在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黑天鹅事件当中,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更加突显,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化平台在支撑疫情防控指挥、促进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抵御了疫情带来的重大冲击。但问题和短板也不容忽视,一些地方耗时耗力建设的智慧城市出现了“失灵”现象,政府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治理能力面临极大挑战。展望未来,我们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与人类长期相伴,全球供应链以及我国城市发展、产业布局面临深刻变革。
在此背景下,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基建”正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作为服务数字经济的新型基础设施,新基建与各地持续发力的智慧城市建设相辅相成,成为智慧城市迭代创新的重要基础。我们要紧抓新基建契机,积极稳妥地推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思考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策略,更好地提升智慧城市发展能力,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01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一)体制机制不健全,联动响应“跟不上”
一是应急联动协调机制不健全。很多城市在疫情初期缺乏全局整体的应对思路,缺乏跨业务跨地区跨部门的统筹协调和联动机制,导致决策对接不到位、联防联控难实现、应急指挥调度能力不强,对应急事件的处理是被动应对多于主动出击,出现了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中断、城市基础服务保障停摆、医疗和生活物资保障困难等问题。
二是智慧城市平战转换机制不健全。多数城市尽管建立了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但中枢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汇聚的大量数据在关键时候作用发挥有限,很难对疫情防控提供决策支持。智慧城市日常指挥调度与疫情防控指挥缺乏有效衔接,城市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难以做到无缝对接和自由切换,线上线下指挥调度不顺畅,突发事件分级响应不及时。
三是跨部门业务协同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我国传统行政管理以“条块结合”方式推动为主,部门利益、监管缺位等问题依然存在,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不够,管理服务分散化、割裂化现象比较突出,在新冠疫情等突发性重大公共安全事情面前,应急反应相对滞后。
(二)数据资源缺统筹,城市运行“看不全”
在智慧城市建设初期,很多信息系统是由各使用单位结合自身需求和痛点发起,具有各自而建、解决某类具体问题、功能单一等特点,虽然各部门都产生并积累了大量数据,但各类数据之间并未进行有效融合,无法实现有序汇集、深度共享、关联分析和高效利用,难以满足智慧城市高效协同运转需要和城市运行“全貌”展示需求。在疫情防控中,“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等老问题再一次暴露出来,制约了数据资源价值和活力的充分发挥。
一方面,疫情数据收集不充分。有的部门或社区工作者仍通过手工方式收集统计数据,导致关键数据采集慢、归集难,数据质量不高,疫情防控存在盲点,部分人员未能进行轨迹分析,常常会遗漏密切接触者。
另一方面,公共数据整合共享不够。由于数据标准不统一、共享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公安、民政、医疗、人社、通信、交通等部门数据共享难,出现了公共危机事件信息来源彼此独立、信息处理难以关联互动等问题,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因无法精准掌握感染者信息而不能有效配置人力、资金、医疗物资等资源,影响了疫情防控和服务民众的效率和能力。
三是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度不高。政务数据、城市运行数据、企业数据等数据的深度整合不足,如此次疫情中,虽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