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息机 >> 信息机介绍 >> 助贷监管传闻调查阻断商业与金融信息不当连
尽管“监管文件”或许是虚惊一场,但相关部门对助贷行业合规发展的监管正稳步推进。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相关部门正在酝酿制定新的助贷行业监管文件(下称“监管文件”),其中包括助贷放款需通过银行端直接发放,助贷机构或变身全导流广告公司;助贷平台导流需通过个人征信机构;担保费或被限制在2%左右。
“若监管文件出台,助贷行业将遭遇不小的冲击。”一家助贷机构负责人向记者感慨说。这些天他所在的助贷机构“人心惶惶”,很多员工对助贷行业未来发展前景颇感悲观。
记者对此多方求证,多位参与助贷业务的银行人士表示“尚未看到相关监管文件”。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相关部门没有酝酿制定上述监管文件,目前相关部门针对助贷行业的监管,主要集中在阻断金融信息和商业信息之间的“不当连接”,以及防止金融风险跨产品跨市场传染。
去年7月初,央行征信管理局给多家网络平台下发通知,要求后者与金融机构开展引流、助贷、联合贷等业务合作时,不得将个人用户主动提交的信息、平台内产生的个人信息、从外部获取的个人信息,以申请人信息、身份信息、基础信息、个人画像评分信息等名义,直接提供给金融机构。这在业界被称为“断直连”,旨在解决“数据-网络效应-金融业务”闭环效应所带来的超范围从事金融业务问题。
去年底,央行发布《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指出,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为贷款、资产管理产品等金融产品提供营销服务,不得在支付页面中将贷款、资产管理产品等金融产品作为支付选项,以默认开通、一键开通等方式销售贷款、资产管理产品等金融产品。此项政策则是遏制金融风险的跨产品跨市场传染。
此前,央行行长易纲在国际清算银行(BIS)监管大型科技公司国际会议指出,中国头部平台公司在开展电商、支付、搜索等各类服务时,获得用户的身份、账户、交易、消费、社交等海量信息,继而识别判断个人信用状况,以“助贷”名义与金融机构开展信贷业务合作,相当于未经许可开展个人征信业务。
“头部平台公司在同一个平台下提供理财、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放大了金融风险的跨产品、跨市场传染的可能性。平台公司还在支付链路中嵌套花呗、借呗等信贷业务,误导消费者。”易纲指出。
记者多方了解到,众多助贷公司正根据相关部门的“断直连”要求,积极寻求与持牌征信机构开展业务合作,构建“网络平台—征信机构—金融机构”的个人信息合规分享模式。与此同时,部分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始不再为助贷产品导流,转而变身“联名信用卡合作方”,由信用卡机构介入相应消费场景提供“信贷服务”。
上述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表示,目前相关部门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