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机

核医学科防护建设设计

发布时间:2025/1/21 16:29:19   
中创核建核医学防护单位

核医学科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交叉性学科,其中,涉及医学、核物理学、建筑学等多个区域。核医学在癌症诊断、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那么在设计核医学科室时,都有哪些设计要点?中创核建核医学防护工程为您解答!

选址中创核建核医学防护施工单位

中创核建建议核医学科选址时应充分考虑周围场所的安全,不应邻接产科、儿科、食堂等部门,这些部门选址时也应避开核医学科。同时,核医学属于医技学科,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均有医疗需求,所以核医学科应尽可能做到相对独立布置且集中设置。为了防护核医学工作中产生的气载放射性废物对周围的照射,医院下风口位置。

主要功能区域

在核医学科中,按照辐射防护和工作性质来划分,可以分为控制区、监督区、非限制区三大区域。

中创核建核医学防护施工

01控制区(高活区)区域内要求或可能要求采取专门的防护手段和安全措施,以便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控制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扩散,以及防止潜在照射或限制其程度。控制区一般包括:SPECT机房、PET/CT机房、PET/MRI机房、高活性室、分装及(或)药物准备室、给药注射室、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候诊室、放射性药物贮存室、放射性废物库、缓冲卫生通过间等。

02监督区(中活区)是在辐射工作场所中未指定作为控制区的一个规定区域,但就该区域而言,即使通常不需要采取非专门防护措施或安全手段,也要对职业照射情况不断进行审查。监督区一般包括:ECT控制室、PET控制室、放免室、甲测室、敷贴室以及控制区周围的通道等。

0非限制区包括给药前候诊区、登记室、医护人员工作生活等配套辅助用房、控制区和监督区以外的电梯及走廊等。

布局设计

将放射性区域和非放射性区域分开,监督区与控制区分开,避免相互交叉。

各功能区域的布局应符合工作流程,便于工作。

工作人员通道与施用了放射性药物的患者通道分开,从时空考虑,避免交叉。

功能设计中创核建核医学防护工程

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根据功能设置可分为诊断工作场所和治疗工作场所,其功能设置要求如下:

1.核医学科应有单独设置出、入口的单向通道,包括运输核素的出入口,检查结束离开的患者出口应避开人员密集场所,不宜设置在门诊大厅、收费处等区域。

2.独立的诊断工作场所应设置给药前患者或受检者候诊区、放射性药物贮存室、分装给药室(可含质控室)、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候诊室(根据放射性核素防护特性分别设置)、质控(样品测量)室、控制室、机房、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卫生间和放射性废物储藏室等功能用房。

.独立的治疗工作场所应设置放射性药物贮存室、分装及药物准备室、给药室、病房(使用非密封源治疗患者)或给药后留观区、给药后患者专用卫生间、值班室和放置急救设施的区域等功能用房。

4.诊断工作场所和治疗工作场所都需要设置清洁用品储存场所、员工休息室、护士站、更衣室、卫生间、去污淋浴间、抢救室或抢救功能区等辅助用房。

5.综合性的核医学工作场所部分功能用房和辅助用房可以共同利用。

6.正电子药物制备工作场所至少应包括回旋加速器机房工作区、药物制备区、药物分装区及质控区等。

动线设计

核医学科医疗动线设计要求单向性,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动线最好做到不回头,不同区域之间做到不交叉。动线设计应根据各个区域的工作流程展开。

01设备运输动线确定设备尺寸、重量参数→核算承载→预留进场通道→设备进场→预留洞口封堵

02患者就医流线就诊→预约/登记→诊室→注射前等候→注射→注射后等候→扫描→离开

0医护人员流线更衣→生活区或医生通道→诊室→操作室/廊→阅片室

04核素制备及使用流程回旋加速器→热室→质控室→分装→注射室/实验室→废弃品库

装饰与机电设计

装饰设计

01内墙墙体不应使用易裂、易燃、易潮湿、易腐蚀、不耐碰撞、不易吊挂的材料;控制区内墙体、台面、地面和物体均宜采用表面光洁、易清洗的材料。

02顶棚应便于清扫、防积尘,照明应采用吸顶灯具和灯光幕。

0所有卫生洁具、洗涤池,应采用耐腐蚀、难沾污、易清洁的建筑配件。

04不应使用易产生粉尘、微粒、纤维性物质的材料,所有材料(包括家具用材)必须符合国家环保相关标准。

05注意消防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核医学科建筑平面布局的影响。

06在核医学诊疗工作区域,控制区入口和出口应设置门锁权限控制等安全措施,限制患者的随意行动,保证工作场所内的工作人员和大众免受不必要的照射。

机电设计

01核医学科所有有核辐射风险的用房宜采用独立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扫描间温度应为22℃±2℃,且1h内的温度变化不宜大于℃;相对湿度应为60%±10%。其他房间可采用普通空调,但排风应按《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的规定处理。

02扫描间内应采用非磁性、屏蔽电磁波的风口,任何磁性管线不应穿越。磁共振机的液氦冷却系统应设置单独的排气系统,并应直接连接到磁共振机的室外排风管,管道应采用非磁性材料,管径不应小于mm。

0不同核医学工作场所用房室内表面及装备结构的基本放射防护要求,如下表所示。

04排放含有放射性污水的管道应采用机制含铅的铸铁管道,水平横管应敷设在垫层内或专用防辐射吊顶内,立管应安装在壁厚不小于mm的混凝土管道井内。

信息化系统设计

01考虑到核医学的放射性,在直线加速器室内的摄像机及网络设备均要求为带屏蔽功能的专业特殊型号。

02为核医学各操作台单独设置一个综合布线集线点箱,内置4个内网口、1个电话口、1个外网口,其中外网口用于厂家的远程诊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77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