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息机 >> 信息机资源 >> 机械行业深度研究及2022年中期策略稳增
(报告出品方/作者:光大证券,王锐,陈佳宁)
1、机械行业回顾和展望
1.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
年1-5月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6.2%;分项来看,采矿业投资、基建投资、房地产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均有所回落,其中采矿业投资与制造业投资的表现好于基建投资和房地产业投资。具体来看,年1-5月采矿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7.3%,而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0.6%,基建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8.2%,房地产业投资累计同比减少3.2%。
年5月份PMI指数向好,疫情冲击趋缓。年1-4月PMI指数连续下滑,自年1月的50.9%下滑至年4月份的47.4%,年5月份环比回升2.2pct至49.6%。分项来看,年5月PMI生产指数为49.7%,环比回升5.3pct;PMI新订单指数为48.2%,环比回升5.6pct,表明制造业供需同步恢复。5月生产指数已高于3月,而新订单指数仍较3月低0.6pct,表明生产端恢复情况好于需求端。5月份PMI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9%,环比回升1.4pct,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降幅收窄。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边际缓解,5月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反弹,在稳增长的背景下,预计制造业景气度后续将维持回升。
1.2、机械行业经营状况短期承压,子行业持续分化
Q1机械设备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减少6.94%;实现归母净利润亿元,同比减少28.17%。疫情影响供应链与下游需求,预计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机械行业盈利将修复。
Q1,制冷空调设备、磨具磨料、激光设备、工控设备和金属制品营收增速相对较快;纺织服装设备、磨具磨料、制冷空调设备、机床工具和其他专用设备归母净利润增速相对较快。
1.3、机械行业股价有望反弹,估值位列中游
年前4个月,机械行业整体股价表现不佳。截至年4月29日,机械设备指数下跌30.4%,在31个行业排名第27位;截至年6月15日,机械设备指数下跌20.2%,跌幅有所收窄,与四月底以来大盘整体止跌反弹有关。截至年6月15日,机械设备板块市盈率(TTM,剔除负值)为26倍,在31个行业中排名第13位。
2、工程机械:出口迅速增长,期待国内需求回暖
2.1、复盘:稳增长政策暖风提振投资信心
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主要受到基建投资、地产投资、更新换代、海外需求等因素影响。(1)稳增长政策的实施推动股价上升。稳增长政策在年为市场带来信心,并且仍是当前政策的核心。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稳增长,明确了财政货币政策发力重点,市场信心改善,股价有所上升。年4月政府开始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效应集中释放,当月全国增值税留抵退税约亿元,相当于去年4月份收入的37.5%。上海疫情的好转也有利于稳增长政策的落地。因此后续随着复工复产,基建板块有望迅速投入生产,项目逐步实现盈利,预期在下半年实现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2)年1月以来各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工程机械行业需求旺盛,叠加挖掘机经销商涨价改善盈利情况,挖掘机市场景气度较高。年销售旺季前移,2至3月市场销量大幅上升,提前预支了4、5月的市场需求,因此板块股价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3)年5月以来,基建和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回落对于工程机械板块股价造成不利影响。随着年政策面支持利好,基建和房地产有望有效拉动经济,并拉动股价回升。(4)年8月,工程机械企业的半年报纷纷出炉,大部分企业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均创造历史新高,实现高质量增长,对提振市场信心具有帮助。
截至年6月15日,工程机械各细分环节龙头公司的年PE区间位于[7,42](wind一致预期)。年开年以来,在“稳增长”政策背景下,基建与地产相关产业链将受益,加之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工程机械板块迎来估值修复行情。
2.2、挖掘机等产品销量持续下滑
年1-5月,国内企业累计销售挖掘机12.2万台,同比下降39.1%,年1-4月累计销售汽车起重机1.08万台,同比下降59.2%。年以来挖掘机和汽车起重机月度销量同比均出现下滑,其中1-5月挖掘机同比分别下降20.4%/13.5%/53.1%/47.3%/24.2%;1-4月汽车起重机同比分别下降58.6%/40.4%/61.4%/67.8%。叉车销量表现相对较好,1-4月累计销售37.1万台,累计同比增长3.9%。
挖掘机和起重机等产品销量下滑,既有上年基数偏高的原因,也有投资增速下滑的影响,还有行业更新需求下降等因素综合影响。5月国内小松挖掘机使用小时数为小时,同比下降17%,印证行业景气度暂时处于低位。
2.3、专项债发行提速,期待投资回暖带动工程机械内需复苏
投资方面,年5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上升至8.2%;但年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回落至-4.0%,对工程机械需求持续形成拖累。
3月基建增速继续反弹,表现大超历史同期。今年以来在项目发行审批放松、专项债加快发行、各地提前启动重大项目等一系列政策的催化下,基建投资维持了高景气度。22年3月广义基建单月同比增速达到11.8%,比1-2月的8.6%提升了3.2个百分点,狭义基建单月同比增速达到8.8%,比1-2月的8.1%提升了0.7个百分点。以环比来看,广义基建和狭义基建3月环比增速分别为46%和44%,均比历史同期高出了17个百分点。光大证券宏观团队认为,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政策端需要更进一步发力加码,三条投资端的政策主线将继续推进,一是加快基建投资发力节奏,尽快稳定内需,加快发行专项债;二是继续推进房地产政策自下而上放松,防止开发投资增速下半年大幅转负;三是继续助企纾困,稳定制造业投资复苏势头。
专项债发行进度创历史新高,基建与地产投资同比增速有望回暖,从而拉动工程机械需求复苏。年一季度,全国共计发行新增专项债亿,约占提前批额度(1.46万亿)的89%,占全年发行计划的36%,为历史上发行进度最快的年份,高于年、年同期的31%、29%。一季度专项债用于基建比重达到66%,高于年全年的59%。
3月30日,国常会明确提出年新增专项债在9月底之前发行结束。年专项债发行节奏快,进度大幅提前,体现政府积极发挥财政对经济的支撑作用。随着专项债发行的提速,预计下半年专项债投向基建比重将高于去年同期,这将支持基建投资反弹。工程机械行业有望直接受益于基建投资的拉动。我们认为,专项债发行提速边际上提升了工程机械销量的预期,是支撑工程机械销量反弹的基础。
2.4、新基建投资将长期持续提振工程机械需求
当前房地产相关数据仍在底部徘徊,政府加快推动房地产相关政策实施。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并强调要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各个地方政府的稳楼市新政策加快落地。随着房地产政策逐步宽松,景气度也将逐渐回升,实现对工程机械需求的拉动。年中央定调“稳增长”,在适度超前的基建投资和项目前提下,基建行业景气度逐步回升。长期来看,在“内循环”大背景下,“两新一重”等新基建投资将持续提振工程机械需求。
“两新一重”等新基建投资得到重点支持,工程机械上游新老基建投资升温。逆周期调节加码背景下,随着基建投资升温,我们看好工程机械行业的需求增长,行业长期成长性加强。由于疫情的影响,为保障经济增速,内需中的基建仍是保增长的重要抓手,国内“十四五”期间有望新增一批大型基建项目,并将加速获批落地。此外,5G铁塔、特高压、充电桩、轨交建设等“新基建”实际上同样需要传统基建先行。资金方面,政策支持明显,专项债发行规模上升,尤其是基建项目占比较高,加上REITs基金获批,有望从投资面保障基建项目的顺利开工以及工程机械需求的增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5、工程机械海外出口增长强劲,潜力巨大
年1-5月,挖掘机出口销量达到42,台,累计同比增长76.0%。其中,1月出口销量实现7,台,同比增长.9%;同时,挖掘机1月出口台数占比达到46.9%,首次突破40%。
中国工程机械出口金额实现高增长,年全年实现出口累计金额亿美元,同比增长62%。年1-4月出口累计金额亿美元,同比增长35%。
工程机械海外市场空间广阔。根据工程机械行业年鉴数据,年全球工程机械市场销售额达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为亿美元,占比为33.7%,海外市场空间广阔,出口潜力巨大。
国内工程机械龙头出口比例远低于海外龙头,长期潜力巨大。国内工程机械企业的海外收入占比距离海外龙头卡特彼勒、小松仍旧有较大差距,但是在连续两年下降后,年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的海外收入占比均实现上升,国内龙头的出口情况向好,但海外收入规模、占比依旧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展望未来,随着国内工程机械销售增速在高基数基础上逐渐降低;海外业务回归高增长,意味着海外收入占比将出现明显提升。对比卡特彼勒、小松等国际龙头,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收入占比还很低,海外收入规模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机械等国内龙头通过并购等方式,对海外业务布局较早,未来有望获得更高的成长。
2.6、工程机械液压件:内循环加速进口替代,国际液压
市场需求增长泵阀产品竞争力提高,进口替代加速。年以来,我国泵、阀进口金额基本保持稳定,出口金额呈现上升趋势,贸易顺差逐渐扩大。我国泵阀行业获政策支持力度较大,产品在服务、性价比方面存在优势;内循环大背景下,国内龙头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进口替代加速;国内经济率先从疫情中复苏和海外后疫情时代复工复产为我国产品出口提供有利机会,市场空间巨大。
在“内循环”大背景下,工程机械液压件将在政策、研发、价格优势等多因素驱动下,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竞争力,进口替代已成未来趋势。政策推动进口替代。近年来,为支持液压行业发展,我国陆续出台了《中国制造》、《工程机械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液压液力气动密封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政策及措施,在税收等方面为高新技术液压企业提供优惠,有效促进了行业发展。年7月《工程机械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内循环”高层定调,产业升级、高端零部件补短板政策将极大推动工程机械液压件等高端零部件进口替代。
研发驱动进口替代。工程机械液压件厂商加大研发投入,在技术含量和产品可靠性上不断突破,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以国内龙头企业恒立液压和艾迪精密为例,-年二者研发费用率均保持在4%左右,年分别上升至6.8%和5.0%。在持续的研发投入推动下,其工程机械液压泵阀等产品成功进入了知名品牌中大挖等高端产品配套供应体系。疫情促进进口替代。年下半年以来,国外疫情严重,高端零部件产品供不应求,促使主机厂购买国内零部件以应对国外供应偏紧带来的缺口,为国内液压件龙头企业实现进口替代提供有利机会。
当前,国内厂商的产品已经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检验,达到接近国际主流产品的技术性能。与国外竞品相比,国内高端零部件有两个主要优势:性价比高,国产厂家作为市场的新竞争者,在产品质量性能接近的同时有相对更低的价格,性价比优势十分显著;供给稳定,当前国际政治局势不稳,疫情导致生产复工受限,而国内厂商与国内市场同频共振,能够保证稳定供给。因此,我们认为工程机械高端液压件进口替代已经形成趋势,且正在加速推进。未来国内主流甚至国外部分市场都将由国产厂商替代,增量市场空间巨大。此外,从全球市场来看,国际液压市场需求总体处于持续增长趋势。
从近年市场需求分析,行走机械液压所占市场份额不断增强,目前约占全部液压产品销售额的近50%,市场在对液压产品数量、品种需求增多的同时,也对液压产品提出了高压化、智能化、精准化、集成化等更高的要求。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将是工程机械液压件,特别是泵阀类和马达类产品实现替代进口的黄金时期。国内企业将从市场的新进入者向主要参与者的角色转变,市占率有望大幅提升。此外,优秀的国内企业在发展工程机械液压件之余,还有望进入其他泵阀类市场,从而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认为国产工程机械液压件的性价比优势已经显现,进口替代趋势确立,替代市场空间广阔;推荐工程机械液压件龙头恒立液压。
2.7、工程机械周期性逐渐弱化,电动化加快工程机械龙
头集中化工程机械行业周期逐步弱化。随着近年来机械替代人工效应、国际竞争力提升、工程机械行业排放标准提升等因素成为驱动行业增长的重要动力,工程机械应用场景越来越广阔,行业周期性逐渐弱化。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增加,以及设备更新需求增长,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前景仍旧广阔。工程机械行业总体呈现市场份额集中度不断提高且呈加快趋势,因此,依旧看好头部企业的发展。
电动化将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新趋势。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能源革命叠加,世界正处于技术窗口期,工程机械行业迎来长期的技术上行周期,行业将加快电动化等技术的布局。在我国“双碳”目标下,新能源产品的电动化优势愈发明显,电动化产品具有优先的路权和排队权,具有较高的经济收益,行业内众多企业都针对电动化产品全面发力,近年工程机械电动化产品销量将明显上升;龙头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将获得更高市场占有率。机械工程头部企业纷纷在电动化领域布局。
年以来,卡特彼勒推出首款用于建设领域的电驱动设备—D7E履带式电驱动推土机,以此成为电动化开端;三一重工在年已完成开发34款电动产品,涵盖纯电、换电、氢燃料3大技术路线,实现了工程车辆、挖掘机械、装载机械、起重机械等产品的电动化,加快了主机产品的迭代;年,日本小松与Proterra合作生产电动挖掘机,预计将在年—年面向市场;中联重科于年11月发布16台新能源产品,充分展现技术优势。工程机械方面,我们维持推荐三一重工、恒立液压等龙头公司,看好龙头公司的长期成长。
3、油气设备与油服行业:景气度仍处高位,需求持续增加
3.1、复盘:地缘政治影响油服行业景气
(1)油气设备与油服行业股价受到油气价格影响。由于欧佩克和俄罗斯等油气输出国家及组织通过限产维持中高油价,而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仍旧处于高位,油企资本开支处于较高水平,有利于提升油服行业需求。油气价格对油服业绩的影响传导链较长,存在3—6个月的时滞效应。年9月10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超过70美元/桶,钻机数量随着油价回升而提高。年3月,油气板块持续走强,油服工程板块涨幅明显,主要受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3月2日,由于俄乌冲突威胁全球能源安全,布伦特原油价格突破美元/桶。3月8日,美国正式签署对俄能源进口禁令。随着俄乌冲突升级,欧美对俄实施的能源制裁或将加剧原油供需紧张格局,推动短期油价的上升。
(2)国家战略推动油服企业发展。近年我国油服民企的对外直接投资权益快速增长,同时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未来我国将更多参与中亚地区油田区块的开发,提升油服民企盈利能力。
截至年6月15日,油服工程各细分环节龙头公司的年PE(wind一致预期)区间位于[15,]。目前,杰瑞股份、中海油服等多个具备综合竞争服务能力的油服公司已在多个国际市场布局,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加之国内“三桶油”勘探与开采需求上升,油服行业产业链有望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估值有望修复。
3.2、油气价格处于高位,原油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
年至今,全球原油市场供给受限、需求逐步复苏,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油气价格持续处于高位。年3月,全球原油需求量同比上升万桶/日,需求量已接近疫情前水平。在供给面,欧佩克、俄罗斯和美国占全球原油供给的半壁江山,其中22Q1欧佩克原油产量为万桶/天,占全球原油供给量的28.7%。(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年7月,欧佩克+表示,从8月起整体产能将每月增加40万桶/日,直到现有万桶/日减产限额全部回补(即22年9月全部恢复),同时将减产协议延期至22年年底。欧佩克+本轮偏谨慎的增产策略,使得原油价格极为坚挺。根据IEA预测,由于防疫措施的放松,将-年的原油需求增长预测上调20万桶/日,预计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万桶/日,恢复到新冠疫情前的万桶/日水平;IEA认为,部分欧佩克+成员国的增产能力不足压降年的供给增长预期,但油价上涨将使美国运营商投入更多钻井平台,预计年美国石油产量将增加万桶/日至万桶/日;此外欧佩克+增产将导致其闲置产能下降,到今年下半年,有效闲置产能(不包括因制裁而关闭的伊朗原油)可能会从目前的约万桶/日降至万桶/日以下,其中大部分由沙特和阿联酋持有。
从年年初开始,受多重利好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开始持续攀升,年6月8日达到美元/桶后开始有所回落,截至年6月15日,WTI原油价格约美元/桶,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60%。通过页岩油气开采技术的进步,美国页岩油产量实现大幅增长,并已超过传统原油产量。年以来,美国传统原油产量略有下滑,增产部分完全由页岩油贡献。
截至年4月,美国炼油厂开工率为93.16%,截至年6月10日,美国炼油厂产能利用率4周均值为93.4%,处于较高水平。从钻井数量来看,年5月,美国页岩油新钻井数为口,较上月增加37口;库存井数继续下行,显示不断有更多新钻井投入工作。
从出口量来看,21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对外油气供应恢复了上升趋势,年12月,美国原油出口量为万桶/天,同比增长2.9%,环比增长11%;12月天然气出口量为.8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3%,环比增长11.5%。年3月,美国原油出口量为万桶/天,同比增长23.61%;3月天然气出口量为.5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07%,油气对外出口均保持稳定上升趋势。
我们认为,在现有市场份额不受其他国家冲击的情况下,出于自身利益考量,欧佩克和俄罗斯等能源输出国将以维持中高油价作为目标,不会实现大幅扩产;供给增长的迟缓,而原油需求随着经济复苏而不断增长,油价仍将在高位持续一段时间,对油企资本开支形成支撑。
3.3、能源安全问题凸显,国内油气投资韧性较强
国内原油产量自年触顶以来,连续三年产量下滑。年国内原油产量为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年产量也仅实现小幅反弹。国内原油对外依存度高,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为72.1%,已达到高风险的水平。国内绝大多数原油进口通过波斯湾和马六甲海峡等地区;一旦某些敏感区域地缘局势出现变化,原油进口可能受到影响,严重威胁能源安全。
天然气具有清洁高效的优势,是全球能源应用的主流方向之一。由于需求高速增长,产能提升不足,国内的天然气严重依赖进口。年,国内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44.9%。天然气已成为继原油之后我国又一个需要大量进口的主要能源品种,我国从年开始进口天然气业务,经过5年时间达到年进口量万吨,位居全球第一。
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亿立方米,超过了国家能源局印发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中“预计我国年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亿立方米”的预测上限。年4月22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年我国天然气产量达到亿立方米左右的目标,实际产量超过目标值27.6亿立方米。《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年我国天然气产量目标为亿立方米。
在三大油企坚决执行增产计划的背景下,国内油气勘探与开发投资韧性较强。三大油企年资本开支计划约为亿元,较年投资同比增长7.1%。年,中石油国内原油产量.4百万桶,同比增长1.3%,实现连续3年保持正增长;中石化全年境内原油产量.5万吨,实现稳中有升;中海油国内生产原油万吨,同比增长万吨,油气净产量达百万桶,再创历史新高;三大油企增产计划初见成效,但国内油气依存度仍处于高位,继续增产确保能源安全仍然刻不容缓。
由于开采时间较长,老油田已逐渐进入产量递减期。为保证国内有效供给,必须由其他新油田增产、稳产来弥补。随着近年勘探开发力度的加大,新增探明的油气田,为增产提供了保障,也为新增设备和服务打开了市场。其中最重要的新增产区来自新疆、鄂尔多斯和西南地区。此外,大庆等老油田勘探出页岩油资源,为老油田的稳产增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3.4、页岩油气开发投资有保障,压裂设备需求仍然较高
在国内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储量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已成为近年中石油、中石化的重要增产点。年国内页岩气探明储量为31.6万亿立方米,占全球页岩气探明储量的14.3%,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年国内页岩气产量超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8%,但仅占国内天然气总产量11.2%。-年,国内页岩气产量实现年均复合增速31.4%,按产量增幅排名位居国内能源首位。
随着勘探力度的增强,我国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与技术可采储量还在不断增加。-年,我国页岩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亿立方米,其中-年新增技术可采储量/亿立方米。
国内页岩气开发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年)证实国内存在丰富的页岩气储量,并尝试进行工业化开发;第二阶段(-年)利用水平井、水力压裂等技术实现规模化商业开采;第三阶段(年至今)进入降本增效阶段,即寻求协同性和集约化页岩气开采。国家高度重视页岩气开发的战略意义,自年以来持续推出四轮补贴减税政策,助推西南页岩气产量快速增长。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页岩气发展规划(-年)》指出,力争年实现页岩气产量亿立方米,年实现页岩气产量-0亿立方米。从年亿立方米产量到年的亿立方米产量目标,页岩气的开发已经步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压裂是提高油井产量的重要手段,随着国内页岩油气开发的推进,压裂设备景气度有望提升。压裂技术主要运用在两方面:①在钻完井阶段,通过压裂提升页岩气的初始产量;②在油气井使用过程中,容易落入一些外来污染物堵塞油气流动通道,降低油气井的产量,通过压裂可以使油气井重新恢复产能。
进口压裂设备水土不服,国内竞争格局良好。国内西南部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埋深超过3米的页岩占比65%。BJ、双S等公司提供的压裂设备主要根据美国平原地形设计,施工压力较低,难以适应国内页岩气开发需求,已经逐步退出中国市场。国内压裂设备行业呈现寡头竞争的局面。宝石机械(中石油)、四机厂(中石化)、杰瑞股份、宏华集团和三一集团等企业是国内主要的压裂设备供应商。目前压裂设备行业处于发展期,产品不依靠低价竞争,盈利能力相对较强。
电驱压裂设备优势显著,有望逐渐替代油驱压裂车。电驱化节约的成本来自多个方面:设备初始投资成本下降。柴驱机组和电驱机组设备的初始投资成本分别为3.16/2.11亿元,使用电驱机组设备可以节省33%。后续运行费用的下降。在消耗件、动力、运输等后续运行费用方面,柴驱机组需要.8万元,而电驱机组仅需要万元,又可节省16%的费用。噪音降低后工作时长增加、设备利用率提高带来的成本下降。柴驱机组工作时噪声达到分贝,电驱机组噪声比柴驱机组降低至少20%,更低的噪声意味着更多的工作时长,设备利用率提高可以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
操作人员的减少带来人力成本的下降。以航天宏华型电驱机组为例,额定输出水马力是2型柴油压裂车的2倍。按页岩气现场压裂需配备5万水马力机组的要求,以8台型电动泵和20台2型柴油压裂车相比,井场面积可减少42%,电驱机组配备的作业人员数量比柴驱机组减少30%。电驱设备更加环保。按每段泵送立方米液,单方液需耗油5.5升计算,柴驱机组总共排放烟气量万立方米,二氧化硫千克,烟尘千克,氮氧化物千克;而电驱机组可以在施工现场实现污染零排放,更加符合环保要求。若未来需要开征碳税,电驱设备又可节省一笔费用。
电驱压裂设备相比传统油驱压裂设备,在产品价格、燃料成本、人力成本、环保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在碳减排的大背景下,油气开发商有很强的动力切换至使用电驱压裂设备。我们认为,压裂设备电驱化是大势所趋;在电驱产品上形成优势的厂商,有望在未来的压裂市场获取更高的份额。
3.5、天然气需求持续增长,LNG产业链成长潜力巨大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年,我国LNG进口量为万吨,同比增长6.2%,占天然气总进口量62.7%,LPG进口量为万吨,占比为37.3%。LNG进口量快速提升,近十年CAGR达到19.3%。-年,LNG进口量由2万吨提升至万吨,CAGR达到19.3%,增长迅猛。
LNG船运输需要先在产地将天然气进行液化处理,然后通过LNG船运送至目的地的接收站。因此,进口大批量的LNG天然气需在沿海地区建有足够接收能力的接收站。目前我国沿海LNG接收站布局不断完善,“十三五”时期新增LNG接收能力万吨/年。年,我国在深圳、珠海、如东等多个地区共有22个接收站,年处理能力已达到万吨。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未来我国LNG接收站将继续扩建,朝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截至年末,我国单个接收站的平均接收能力约万吨/年,单个接收站的接收能力还较低。相比之下,日本、新加坡、欧洲等LNG产业起步较早的发达国家的LNG接收站的平均接收能力处于较高的水平,在万吨/年左右。根据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预测,-年间,我国进口LNG年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
因LNG接收站是接收进口LNG的必要基础设施,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预计,未来十年我国LNG接收站建设仍将持续增长,至年我国在运行的LNG接收站的年接收能力将达1.41亿吨;年以后,国内LNG接收站的建设热度将下降,至年,国内LNG接收站的年接收能力将维持在1.48亿吨左右。年5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天然气管网和LNG接收站公平开放专项监管工作方案》,对天然气管网、LNG接收站与主干管道间、地下储气库与主干管道间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情况纳入监管内容。当前LNG接收站上市公司业务规划中,中国石化在LNG接收站业务方面将重点推进天津LNG二期、山东LNG二期等项目建设,中国石油将有序推进唐山、江苏LNG码头等重点储运设施建设。随着在建LNG接收站项目的逐步投产,国内LNG接收能力将进一步增加。
LNG下游的消费结构主要有居民用气、运输用气和工业用气。年,工业/运输/居民消费LNG比重分别为50.6%/30.8%/18.6%。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年工业/运输/居民消费LNG比重有望分别达到39%/45%/16%,运输消费LNG或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
LNG重卡是运输用LNG消费量增长的重要推力之一,目前渗透率尚低。年LNG重卡天然气消费量为亿立方米,在当年车用LNG亿立方米消费量中的占比达86.7%,是运输用LNG消费量增长的重要推力之一。-年,LNG重卡销量由0.85万辆增长至14.70万辆,CAGR为37.3%;其中年仍保持26.7%的增速,增长十分迅猛。但截至年LNG重卡渗透率仍不足10%,随着机动车国六升级的推进,LNG重卡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特聘专家李永昌预测,年LNG重卡销量有望达到20-22万辆,保有量有望达到-万辆,LNG重卡的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亿-亿立方米。
LNG加气站数量快速增长,为LNG重卡的推广提供保障。-年,LNG加气站数量由个增长至4个,CAGR达到47.3%,迅速增加的LNG加气站为LNG重卡的应用推广提供了重要保障。(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此外,LNG动力船的应用也迎来多方政策利好:①年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委联合发布的《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提出,船舶领域重点发展内河、沿海以天然气为燃料的运输和作业船舶,并配备相应的后处理系统;②年6月,长江航务管理局发布《关于LNG动力船试运行通过三峡船闸相关事项的通告》,宣布自年6月1日起,LNG动力船可优先通过三峡船闸,释放LNG船舶在中国内河发展的利好信号;③国际海事组织(IMO)自年1月1日起正式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最严限硫令”,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老旧船舶,推进绿色清洁能源船型应用发展。
3.6、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