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息机 >> 信息机前景 >> 快讯湖北科技学院首批百人计划人才揭
为落实“人才强校”战略,调动广大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引领学校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近期,湖北科技学院组织实施“百名优秀人才选拔计划”(以下简称“百人计划”),共有15人入选首批“百人计划”。
选聘的“百人计划”人才根据入选条件和聘期任务不同分为A类“百人”和B类“百人”,除享受相应岗位等级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教授或博士特殊津贴外,学校每月给予1~2万元的“百人”津贴。从校外选聘的“百人计划”人才,学校为其办理调入手续,享受从校内选聘的“百人计划”人才同等待遇,并享受学校当年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此外,学校建立了校领导与“百人计划”人才定期联系制度,及时解决“百人计划”人才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百人计划”A类
(2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秀玲
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教师
主要从事均相催化和非均相催化,致力于有机小分子合成和氧化石墨烯的合成及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项目。-年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访学,访学期间主要从事高分子膜材料的合成以及气体分离性能的研究。目前发表高水平论文25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17篇,含NatureCommun(1篇),Angew.Chem.Int.Ed.(1篇),Adv.Synth.Catal.(1篇),Chem.Eur.J.(1篇)。
周国鹏
工程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本科专业教学及智能机电领域科研、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2项,主持省科技创新重大专项2项、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企业合作项目40余项。发表SCI和EI论文60余篇,获国家专利多个。带领团队成员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余个,开发新产品30余种。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省“楚天杯”工业设计大赛优秀奖各一项。带领团队获批国家级平台1个、省级研发平台9个,协助市政府获批国家级平台2个、国家级项目1个。
“百人计划”B类
(13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洪国
科技产业管理处处长
湖北省植物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咸宁市高层次人才,咸宁市首届南鄂英才计划人才,学校生物专业创办人。主持湖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厅其他项目10余项,完成成果登记4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个,其中成果转化1项,开发桂花食品护肤品2个系列产品10余个。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EI论文4篇;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咸宁市科技进步奖等各奖1项。
陈林枫
药学院教师
现从事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针对典型药物污染物发展了系列多元目标同时分析技术,在识别分子设计、响应机制创新、推动新检测方法的实用化进程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有力推动了环境污染物公共卫生检验新技术体系的发展。近五年来,在J.Hazard.Mater.,SensorActuat.B-Chem等权威期刊共发表SCI论文10篇,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国家课题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研究。
高涛
核化生学院化学系主任
从事生物活性小分子的合成及应用研究,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其中在GreenChemistry,EuropeanJournalofMedicinalChemistry,ChemicalCommunications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2项,主持湖北省自然学科基金面上项目1项,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教育厅青年人才项目1项,咸宁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指导学生获得湖北省挑战者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竞赛三等奖。
龚军
药学院教师
研究方向主要为金属中心手性配合物和以金属配合物为模板的手性“有机催化剂”的合成及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发表SCI论文7篇。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并获有机化学博士学位,目前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湖北科技学院博士启动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李玲
医学部副教授
主要从事纳米凝胶、肝癌治疗与医学影像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重大研发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完成校级科研项目4项,教研项目2项。在国际期刊公开发表SCI论文6篇,均为一区论文,单篇论文最高影响因子20.72,E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14篇。申请国内发明专利3项,国际专利1项,已授权专利1项。年被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聘任为临床工程师。
李月生
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教授
咸宁市“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研究方向为功能性水凝胶与先进催化材料。作为“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其它项目20余项;先后发表论文余篇(SCI论文30余篇);参编国家标准1项,申请国家专利26项(授权9项),2项专利实现转化;省级省级成果登记11项,省级科技奖励8项,其中,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年获咸宁市十大高质量发展贡献突出技术奖。
马萍
医学部教授
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湖北省女性科技创新人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咸宁市新世纪高层次人才,致力于环境医学和分子毒理学研究。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18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6篇,其中SCI收录16篇;主编、参编教材和专著4部。项目成果《邻苯二甲酸酯氧化损伤机制及相关疾病的分子毒理学作用》于年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荣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项、咸宁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咸宁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饶继光
数学与统计学院教师
主要从事非线性科学的相关研究,发表SCI论文30篇,1区期刊收录5篇,其中第一作者21篇、通讯作者3篇,文章引用达次。在非线性领域权威期刊发表的论文有:Phys.Rew.E,Stud.Apple.Math.,J.Nonlinear.Sci.,PhysicaD,Nonlinearity,Proc.R.Sco.A。独立主持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金1项、深圳市科创委人才专项1项,参与国家面上项目3项。
申子宇
资环院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高精度时间或频率信号的传递来测定重力位以及高程,这是一种全新的、具有前瞻性的方法。该方法即将在中国空间站上进行卫星实验,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以推广应用。在学校任职期间,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作为合作方负责人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并与武汉大学合作共建了《湖北科技学院时频地测研究中心》以及《咸宁时频观测站》。
徐朝辉
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
主要从事公司金融、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一等资助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在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在《中国管理科学》、《证券市场导报》、《TechnologyAnalysisStrategicManagement》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来篇,多篇论文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社会科学文摘》转载,曾获广东省社科成果二等奖和金融科研成果三等奖等荣誉。
徐四六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湖北省和咸宁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完成省厅部级项目7项,发表SCI为52篇,专利11项。创建光电专业并建成省双一流本科专业;建成市级创新平台“校企共建光电技术工程中心”。获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次,省市优秀成果奖3次。指导学生获“挑战者杯”和“物联网+”等各级各类竞赛获奖40余次。获批专利6项,发表SCI论文20篇,获批大创项目6项,获省成果奖2项。
余维
医学部教师
他在低剂量CT、C-armCT等领域,开发了多种图像重建模型和方法,有效改善重建图像质量,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曾获英国无损检测协会RonHalmshaw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和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指导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已授权国家专利3项,在AppliedMathematicalModelling,SignalProcessing及PhysicsinMedicineBiology等著名期刊杂志发表SCI论文20余篇。
朱海丽
医学部教师
致力于神经科学与神经病理学研究,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高水平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10篇,包括BBA,MolPain,JBC,ABBS等。研究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资助。
来源:湖北科技学院新媒体运营中心党委宣传部责任编辑: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