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机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

发布时间:2022/10/8 16:30:46   

水泥制品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手册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研究》

版本号:WHT-QMS-SC--1

目录

1.引言

1.1本手册说明

1.1.1编制本手册的依据

1.1.2编制本手册的目的

1.1.3本手册的有效时间

1.1.4本手册的版本号

1.2适用范围

1.3搅拌站质量管理组织结构

1.4发布令

1.4.1《质量手册》发布令(范文,仅供参考)

1.4.2任命管理者代表(范文,仅供参考)

1.5质量方针和目标

1.5.1质量方针(范文,仅供参考)

1.5.2质量目标(范文,仅供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质量管理体系

4.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4.1.1体系的策划、建立

4.1.2体系的运行管理

4.1.3持续改进

4.1.4外包控制

4.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管理要求

4.2.1总则

4.2.2质量手册

4.2.3控制要求

4.3质量管理过程记录的管理要求

4.3.1总则

4.3.2控制要求

5.质量管理职责

5.1职责分配

5.1.1最高管理者(站长)

5.1.2管理者代表(可由总工程师或副站长兼任)

5.1.3总工程师

5.1.4质检部门

5.1.5试验室

5.1.6生产部门

5.1.7物资部门

5.1.8综合办公室

5.2质量方针与目标管理

5.2.1总则

5.2.2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的控制与管理

5.3质量管理的内部改进

5.3.1总则

5.3.2内部审核所需的信息和依据

5.3.3评审结果及审核报告

5.3.4持续改进

6.人员与设施管理

6.1总则

6.2人员管理的要求

6.2.1人员要求

6.2.2人员档案管理

6.2.3培训管理要求

6.3质量管理设施建设要求

6.3.1总则

6.3.2试验室设施要求

6.3.3生产设施要求

7.产品实现

7.1预拌混凝土供应合同评审

7.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开发

7.2.1总则

7.2.2配合比设计条件

7.2.3配合比设计开发管理要求

7.3原材料质量控制

7.3.1总则

7.3.2控制要求

7.4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7.4.1总则

7.4.2质量影响因素识别及控制

7.4.3生产计划

7.4.4配合比的选用及开盘

7.4.5生产过程控制

7.4.6取样与性能测试

7.4.7出站运输控制

7.4.8施工现场控制

7.4.9混凝土的交货验收

7.4.10混凝土质保资料的出具

7.5监视与测量设备管理

7.5.1总则

7.5.2监视与测量设备的配置

7.5.3控制要求

7.6标识和可追溯性

8.不合格品管理及改进

8.1不合格品控制

8.1.1总则

8.1.2控制要求

8.2预防和纠正措施

8.2.1总则

8.2.2控制要求

1.引言

搅拌站简介

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年3月26日,注册资金壹仟万元整,主营商品混凝土生产销售;建筑工程施工。本公司现有员工约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名,工程师4名,经济师1名,助理工程师师4名,会计师1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65%。公司参与了上百家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为之提供了优质商品混凝土,是支持武汉城市化建设的生产大户。年11月5日,公司被省住建厅评定专家组评定为三星绿色站点。公司现有搅拌车45辆,泵车7辆,公司定期组织司机进行交通安全学习,要求司机严格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武汉市交通运输安全先进单位。

年10月25日

1.1本手册说明

1.1.1编制本手册的依据

本手册参照GB/T:《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并结合预拌混凝土行业特点及本站的实际情况,遵循国家有关法规及有关专业领域标准编制。

1.1.2编制本手册的目的

(1)本手册用于证实本站有能力稳定的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规、标准要求的预拌混凝土产品;

(2)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持续改进和预防不合格的过程而达到客户满意、满足行业发展要求及社会要求;

(3)在本手册作为本站内部审核、第二方、第三方审核,评价本站质量管理体系的依据。

1.1.3本手册的有效时间

本手册从批准发布之时开始生效,被新版手册替代或被废止时失效。

1.1.4本手册的版本号

本手册的版本号为:WHT-QMS-SC-(S)。

1.2适用范围

本手册适用于本站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及与之相关的服务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活动。本手册是作为本站落实质量管理职能和开展相关活动的法规,是全体员工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是本站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最低限度要求。本手册一经发布,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不断努力保证和提高本站的质量管理水平与社会形象。

1.3搅拌站质量管理组织结构

1.4发布令

1.4.1《质量手册》发布令(范文,仅供参考)

发布令

本手册依据GB/T:并结合预拌混凝土行业特点以及本站的实际情况,遵循国家有关法规及有关专业领域标准编制体系纲领文件。本手册阐述了本站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对本站的质量体系进行了整体性描述,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各职能部门、职能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及体系的控制要求,是本站应长期遵循的体系文件,是进行质量管理的法规,是全体员工开展质量活动的规范和准则,现特予以批准发布,本站的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必须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执行。

水泥制品有限公司鑫禾田站

站长:

年10月26日

1.4.2任命管理者代表(范文,仅供参考)

任命书

站(司)属各部门:

现任命同志为本站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维护;负责员工质量意识的培训和内部沟通;负责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体系绩效;负责与咨询方及认证方的配合协作。

水泥制品有限公司鑫禾田站

站长:

年10月25日

1.5质量方针和目标

1.5.1质量方针(范文,仅供参考)

本站的质量总方针是:

以优质的产品和最佳的服务,与用户共同浇筑时代的丰碑。

注释:

优质产品——满足顾客的设计要求、满足规范规定的、质量稳定可靠的预拌混凝土产品;

最佳服务——履约守信,诚实服务,满足顾客的期望和要求;

时代丰碑——不断追求高目标,以有竞争力的产品来奠定时代建筑的基石。

方针实施:

全体员工都必须了解和懂得顾客的期望;

全体员工都必须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和服务向顾客提供优良、稳定、可靠的产品;

不断改进,以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品质需求。

1.5.2质量目标(范文,仅供参考)

本站的质量目标是:

(1)保证预拌混凝土产品合格率%,质量水平考核全部优良;

(2)掌握行业技术发展前沿动态,了解顾客需求,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力争顾客满意度达到%;

(3)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具体分解到部门的质量目标是:

①质检部门

a.混凝土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按批次取样、送检;

b.混凝土出厂合格率达到%;

c.混凝土抽样合格率达到%,质量水平优良;

d.顾客投诉处理率达到%;

e.……

②试验室

a.在用计量设备在检率达到%;

b.设备合格率达到%;

c.试验室检测准确率达99%以上;

d.样品标识准确率达到%;

e.为客户出具符合有关规范要求的证书或报告;

f.……

③生产部门

a.混凝土配合比正确使用率达到%;

b.合同评审执行率达到%,合同交底执行率达到%;

c.顾客投诉受理率达到%;

d.混凝土标识准确率达到%;

e.……

④物资部门

a.每年对供应商评定次数不少于1次;

b.原材料进厂合格率不低于90%;

c.持续供应生产所需原材料;

d.按标准规范按批次取样送检率达到%;

e.原材料标识准确率达到%;

f.……

⑤综合办公室

a.文件受控率达到%;

b.培训计划实施率达到%;

c.特殊工种人员培训每年不少于1次;

d.……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手册引用了以下标准、规范文件:

GB/T-(ISO:)《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ISO:)《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预拌混凝土》

GB-《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T:《检测和校准试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ISO/IEC:《检测和校准试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质技监认实函[]号)

GB/T-《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注:各站点、企业可根据需求增加或减少)

3.术语和定义

预拌混凝土:在搅拌站(楼)生产的、通过运输设备送至使用地点的、交货时为拌合物的混凝土。

理论配合比:试验室根据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计算、调整并经过验证、审批后得到的混凝土配合比。

生产配合比:质检部门根据实时砂石含水率在理论配合比基础上进行砂石用量及用水量调整后得到的混凝土配合比。

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质量方针: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关于质量方面的全部意图和方向。

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管理: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顾客:接受本站混凝土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供方:提供混凝土产品、原材料或其它辅料的组织或个人。

可追溯性: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位置的能力。

文件:信息及其承载媒介。

质量手册: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

质量计划: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

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注:各站点、企业可根据需求增加或减少)

4.质量管理体系

4.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4.1.1体系的策划、建立

为确保本站有能力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预拌混凝土产品,并不断增强顾客的满意程度,本站依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标准的要求和预拌混凝土行业特点,策划并建立了本站的质量管理体系,编制了质量手册和相应的程序文件。

(1)确定了顾客及法律法规对本站生产的预拌混凝土产品的需求和期望。

(2)依据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并下发了本站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为满足需求并实现本站的质量目标,我们识别并确定了必须的过程,包括质量职责、人员与设施管理、产品实现和不合格品控制、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等各个过程。

(4)对混凝土生产全过程的识别、确定及先后顺序和相互作用在本手册条文中予以说明。

(5)确立了这些过程有效运行和控制的准则和方法。这些准则和方法在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和技术文件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4.1.2体系的运行管理

(1)管理者代表代表最高管理者(站长)行使质量管理体系的日常管理权,对有关质量体系运行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并做出决策。

(2)试验室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部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进行组织、协调、监督、检查。

(3)各科室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责任部门,必须对所负责的质量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

(4)本站员工按照体系文件开展质量活动,落实各自职责,在质量活动中要主动解决部门、过程之间的衔接,使之协调、规范、高效。

4.1.3持续改进

在运行中要求不断完善和改进,实现持续改进。为此,本站将充分利用管理评审和内、外部审核等手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持续改进体系的有效性,提高顾客满意程度。

4.1.4外包控制

本站在产品实现过程中识别出的外包过程,如混凝土原材料的部分检验、产品运输等将按照本手册中的相关内容予以控制。

4.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管理要求

4.2.1总则

本站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文件形式做出规定并付诸实施。本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①质量手册(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②程序文件;

③作业指导书(包括操作规程、工作指南等);

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产品实现所需的记录。

文件可采用多种形式表现:纸张、磁盘、光盘以及网络等。

本站根据己制定发布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人员素质和其它资源配置状况,编制并审批、发布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见4.2.3的规定。本站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产品实现全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所开展的质量活动如实记录。质量记录的形成与管理见4.3.2的规定。

4.2.2质量手册

本质量手册主要概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其程序文件的引用。质量手册对外介绍本站的质量管理体系,证明本站的混凝土产品和服务符合相关法律和标准的要求,对内作为控制质量管理体系的依据,以支持本站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质量手册是文件的一种,其编写、格式、编号和管理符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质量手册的管理见4.2.3的规定。

4.2.3控制要求

为保证本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受控,特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程序》,质量文件管理活动均应按照该程序文件要求严格执行。

4.3质量管理过程记录的管理要求

4.3.1总则

本管理要求的目的是通过对质量过程记录的控制,以证明本站生产的预拌混凝土质量符合相关法律、标准、及客户要求,并为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证据。本管理要求适用于本站质量管理过程中各种记录的控制。

为保证本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受控,特制定《质量管理过程记录控制程序》。

4.3.2控制要求

①本站所开展各项质量活动均应按《质量管理过程记录控制程序》的规定对质量过程记录进行标识、贮存、保护、归档。

②质量过程记录应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确因记录错误必须更改时,需得到批准后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程序》规定进行。

③质量过程记录的借阅与处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a.本站内部人员借阅质量过程记录,应经保管部门负责人的同意;b.当合同中进行了相关要求时,在商定期内,质量过程记录可提供给顾客或其代表查阅,以作为评价公司质量保证能力使用;

c.外部人员借阅须经质量管理者代表书面批准(外部审核除外)。

5.质量管理职责

5.1职责分配

5.1.1最高管理者(站长)

①负责贯彻执行国家与质量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向全体员工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确保所有员工建立质量意识;

②负责批准和发布站点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保全体员工都能充分理解并贯彻执行;

③负责任命管理者代表,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主持建立、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及其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

④负责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必要的资源;

⑤负责主持质量管理评审,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5.1.2管理者代表(可由总工程师或副站长兼任)

①负责站点质量管理体系中各个过程的建立、实施和保持的具体事宜,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②负责促进全体员工形成满足顾客质量要求的意识;

③负责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考核,任命内审组长,批准审核计划,向站长反馈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定期提交“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及持续改进;

④负责组织审核、修订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

⑤负责质量管理中各职能部门、过程、流程之间的统筹、协调;

⑥对质量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管控;

⑦负责主持内部审核工作和对外(第二方、第三方审核认证机构)联络工作。

5.1.3总工程师

①负责监督、落实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的质量、技术等指标的执行;

②负责对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的识别和监控;

③负责组织混凝土生产、供应方案的制定,并进行审批;

④负责组织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并进行审批和推广;

⑥负责组织对质量事故、纠纷进行分析、处理并予以解决;

⑦组织内部审核,策划管理评审,向管理者代表汇报内审结果。

5.1.4质检部门

①负责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的识别和监控;

②负责对出站混凝土工作性进行监控和记录,发现异常时及时排查原因,必要时委托试验室对配合比进行再次验证;

③负责对生产原材料的质量进行监控和记录,发现明显异常时及时通告物资部门及生产部门进行处理;

④负责按照标准规范按批次对产品进行取样,并交付试验室进行检测;

⑤负责对产品标识和防护进行监督和确认;

⑥负责对产品性能检测、质量数据进行归纳、整理、统计、分析,并作为评估质量管理水平的依据;

⑦负责对质量问题、投诉进行调查和处理;

⑧负责向顾客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5.1.5试验室

①负责按国家法规及相关部门标准、规定建立、健全试验室各项管理制度,并遵照落实;

②负责混凝土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等技术资料的搜集、编制及管理;

③负责试验、测试、计量设备的保养、管理与周期检定;

④对送检原材料及产品样品进行标识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⑤负责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验证,并下达生产配合比;

⑥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推广工作;

⑦负责原材料、产品相关技术资料、文件的出具、签发、整理保存;

⑧负责组织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验证及相关工艺、技术文件的制定,并进行审批;

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维护与管理。

5.1.6生产部门

①负责严格按照生产配合比进行混凝土生产;

②负责对混凝土产品进行正确标识;

③负责将混凝土产品运输并交付给顾客使用,在运输过程中按照质检部门的要求对产品进行必要防护;

④负责生产、运输设备的保障、维护和保养;

⑤负责组织合同评审、签订、变更,生产协调的组织与管理;

⑥负责与顾客保持沟通与联络,识别、搜集、反馈顾客需求,受理顾客投诉并定期组织顾客回访。

5.1.7物资部门

①负责组织对材料供应商进行评定,并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

②负责生产混凝土所需的各种原材料、配件及辅助材料等物资的采购、标识、贮存、保管和发放;

③负责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按批次对原材料进行取样,并委托试验室进行检测;

④负责按照原材料检测、验收结果进行相应处置;

⑤负责收集原材料相关技术、质量证明等文件资料。

5.1.8综合办公室

①负责按照站长要求及核定的岗位制定人员的配置需求,调整人员结构,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②负责组织各部门编制相应的岗位工作入职要求,并对员工进行初步培训;

③负责统计培训需求,根据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对培训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对效果进行评估,做好培训记录;

④负责质量管理体系各级文件的管理。

5.2质量方针与目标管理

5.2.1总则

站长应根据站点未来的发展和战略规划明确质量管理的政策方向,并提炼成为站点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与目标应成为全体员工的工作准则和价值取向。质量方针给出站点的质量政策方向,质量目标给出质量方针实施的准则。

5.2.2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的控制与管理

为了确保本站(站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适宜性、合理性与有效性,指导各部门对质量目标进行合理分解,并实现持续改进,特制定了《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控制程序》对本站的质量目标及质量方针进行控制和管理。

当质量方针或质量目标的变更而引起相关体系文件需要更改时,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5.3质量管理的内部改进

5.3.1总则

站长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主持对站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具有适宜性、充分性与有效性。内部审核一般情况下每年进行一次,必要时由站长决定增加审核的次数。审核内容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变化及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变化。

试验室应按要求编制管理评审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提交站长批准,之后将管理评审通知与《内部审核计划表》分发至各相关部门,由各部门负责人准备并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所需资料。

为了确保本站管理体系持续性的适宜性、充分性与有效性,特制定了《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对本站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

5.3.2内部审核所需的信息和依据

为反映搅拌站质量管理现状、业绩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提出改进建议、方案,管理评审时应由管理者代表汇总并提交以下信息:

①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外部审核结果;

②顾客的反馈信息,包括顾客满意或不满意的信息(如顾客投诉等),与顾客沟通的过程;

③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中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以及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结果(如合格率、优良率不达标、出现重大质量事故等);

④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验证结果(如上次评审提出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是否得以解决、落实,效果如何);

⑤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包括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变化(如标准、政策、法规发生变化等);

⑥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

⑦改进的建议。

以上信息的收集和提供按相关职责划分到各部门和人员,以确保管理评审前能获取这些信息。

5.3.3评审结果及审核报告

评审结果以《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为载体,内审组长依据审核结果编制《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5.3.4持续改进

管理者代表领导试验室对管理评审报告中提出纠正和预防或改进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做好跟进检查记录。

管理评审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引起相关体系文件需要更改时,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6.人员与设施管理

6.1总则

为了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同时满足顾客的要求,增强顾客的满意程度,确保站点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站点对人员、设施和工作环境作了相应的要求。

6.2人员管理的要求

6.2.1人员要求

本站对从事与产品质量有关工作的人员从学历、职称、持证情况、劳动合同、岗位人数、应知要求和技能要求等几个方面,规定了每个岗位人员的基本能力要求,其目的是保证本站各类人员有能力完成其规定职责。

本站以满足检验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原则,配备试验室工作人员,人员数量能够满足管理、监督及检验工作的进行;各类人员都有明确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所有人员均应经过相关专业的培训,并具有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及管理工作水平。

站点质量管理人员配置应至少达到以下要求:

当站点人员配置不满足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时,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提出人员需求申请,将人员需求信息汇总到《部门年度需求计划》后交站长审核后由办公室组织人员招聘。

6.2.2人员档案管理

(1)办公室对在岗的质量管理人员均建有人员档案。

(2)人员档案包括学历证明、职称证明、考核证书、劳动合同、工作经历、工作业绩记录、科研成果证明、培训等材料。

(3)人员档案的管理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

6.2.3培训管理要求

(1)目的

为了不断提高在职职工的素质及质量意识、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并得到不断完善,对试验室及与质量活动相关岗位人员进行管理,并适时培训。通过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产品质量、顾客满意及站发展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为实现质量目标作贡献。

(2)范围

适用于质量管理活动有关的所有人员的管理、培训、考核等活动。培训对象覆盖与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包括新员工、在岗员工、转岗员工、各类专业人员、特殊工种人员等。

(3)职责

办公室负责组织各部门制定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所必要的能力要求;负责站点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并组织实施;负责对培训效果进行评定及培训记录的管理;

试验室负责实施对试验室全体人员及其他参与质量管理活动的人员的培训并对培训进行记录,《培训记录》按管理规定移交办公室归档保管。

各部门提出部门培训需求,提交办公室;

(4)管理要求

①培训计划

站属各部门或个人根据质量管理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并结合站点的实际情况提出人员培训需求申报,填写《培训需求申请表》,办公室统计所有培训需求后,编制形成《年度培训计划表》,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组织实施。

②培训实施

办公室根据站点年度培训计划(或临时计划)的安排,在该项培训实施前,应编制出培训实施计划(委托外部培训的除外),经试验室确认后,按实施计划的安排组织培训,做好记录和考评,填写《培训实施记录》、《培训出勤记录》。

培训类别分为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待岗培训和知识更新继续教育的适时培训;培训内容、形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

a.岗前培训

对新分配、新调入及转岗人员由办公室组织上岗培训。培训内容为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技术规范、站内有关的规章制度、拟上岗所需的应知应会知识等。培训方式为试验室组织专门人员授课,办公室负责记录和考核。

b.岗位培训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需要,所有试验室人员及与质量活动有关人员的知识应更新、技术应提高。试验室负责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会、座谈会、标准和规程应用研讨会,传授相关知识和技术。

c.待岗培训

对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试验室能力比对试验等过程中发现严重不合格项的人员,或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其不适应本岗位工作需要的人员,由所在部门建议,办公室组织其脱产待岗培训3~6个月,培训后进行考核达到了规定要求方可从事与质量管理有关的工作。

d.适时培训(知识更新继续教育)

试验室负责及时跟踪标准、规程等技术规范的修订情况,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

原则上涉及试验室开展检测业务的每个新标准和规程,站点应至少派一名业务骨干参加上级或管理部门组织的宣贯会或技术交流会;

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班学习人员回站后,有义务负责对其他从事该项工作人员的培训;

凡送出参加培训的人员,培训结束后,被培训人需向办公室提交证明其参加培训达到预期效果的证明材料(如考试成绩、结业证书等)。

③培训验证

a.办公室通过考试、业绩评定等方法评价所提供培训或措施的有效性;

b.每年年底办公室对站年度培训工作进行总结,评价其培训效果,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改进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效果;

c.所有的培训资料和记录,以及每位技术人员的相关的授权、能力、资格证书等,最后交办公室统一管理。

6.3质量管理设施建设要求

6.3.1总则

为了适应市场需要,满足顾客需求,站点为保证所提供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要求,配置了相应的质量管理设施,这些设施能确保满足生产的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站点配置的质量管理设施主要有:

(1)混凝土生产和质量控制所需的试验室设施和设备;

(2)生产过程设备、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皮带及其它输送系统、搅拌楼及控制系统、混凝土专用运输车;厂房、原料堆场、原料贮库、变电站等)。

6.3.2试验室设施要求

试验室环境与设施的合理配置是保证检验工作有效开展,数据准确、可靠、科学、公正的基本条件。试验室负责试验室房屋设施和工作场所的配置与维护,负责恒温试验室环境条件的保障监控记录。

(1)试验室建设选址原则

①试验室的地理位置宜在站点内,以便试验人员可以及时服务于混凝土生产;

②试验室的建设必须综合考虑供电、供水、排水等要求,有完善的消防设施;拟建的试验室要通风、采光良好。

③所选拟建试验室场地地基必须牢固可靠,其场地面积必须满足试验室规划建筑面积的需要以及必须与申请的检测项目数量相匹配,并遵循仪器设备布局合理、方便试验操作的原则。

④试验室的选址不宜与站内生活区建在一起,避免影响人员休息。

(2)试验室的建设与规划

①试验室地址选定以后,由搅拌站建设方对试验室进行规划布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拟建试验室的试验检测能力、检测室的设置及试验室办公用房等。试验室建设规划后应经站领导审批同意后方可开始建设。

②试验室建设时应在污水排出处建设沉淀池。

③试验室规模应根据其具体试验检测能力与混凝土生产量进行确定,一般应设样品室、水泥室、骨料室、标养室、力学室、混凝土试配室、资料室;试验室的建筑面积(不包括生活区)不宜小于m2。

④试验室的房屋结构、地基基础必须牢固可靠,满足不同类型检测设备对基础和环境的要求,力学室地基必须进行加固处理并预埋相应零部件;并根据需要砌筑牢固平整的试验操作台。

⑤试验室的布置宜合理利用资源、满足安全环保需要、方便日常工作开展等原则。

(3)检测仪器设备安装

①试验室检测仪器设备的安装必须满足设备对地基结构强度和稳定的要求。

②试验室检测仪器设备的安装工作宜由厂家或请专业人员进行。

③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试验室工作环境条件满足试验检验标准和仪器设备的具体要求,其中办公室、资料室、水泥室和外加剂试验室应配备空调;收缩室、高性能室应配备空调和湿度调节设备。

④在试验室检测仪器设备安装就位后,应进行仪器设备运行调试,调试完成后必须由法定的计量机构对所有试验检测仪器进行检定或校准。

⑤试验室的检测仪器设备必须通过具有资质计量测试机构进行计量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试验室安全措施

①试验检测室应通风良好,通风排气不通的检测室需安装排气扇。

②试验检测室电路由专业人员安装,配备安全供电箱;功率适当大于试验检测设备总功率;电路用导线符合功率配备要求。

③试验检测试验室配备灭火器。

④试验检测设备使用注意事项应予以标注;对危险源进行标识。

(5)环保措施

①试验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废液不得随意遗弃,必须按照指定的地点进行放置,以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②试验过程的有毒有害物质按相应的规定进行处理。

(6)监控及维护措施

①进入和使用对检验工作质量有影响的试验室区域,必须事先告知有关试验室的人员,征得他们的同意,并采取相应措施。

②试验室对设施和环境的监控与维护按《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执行。

(7)检验工作场所的内务管理

①试验室是检验活动的主要场所,检测员应负责日常的内务管理。

②试验室应加强安全管理,严格管理取暖设备的使用,妥善保管各种危险品,消除灾害隐患。

③外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试验室。

6.3.3生产设施要求

确定、提供完善的生产设施和工作环境,保证过程控制的有效性,以满足混凝土等产品符合质量要求。生产部门负责站点生产设备运行设施,工作环境的管理,组织设施的维护、保养等工作。

(1)生产设备的配置要求:

①混凝土搅拌设备必须要选用能控制和满足质量功能的要求:

a.拥有良好的搅拌性能,能达到良好的搅拌效果,搅拌均匀,效率高。

b.在运转过程中有高度的可靠性,精确的计量技能以及长久的使用寿命。

c.应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应包括有自动计量、补偿及实用的数据管理系统,实时记录、保存搅拌站生产数据。所有称量都采用电子秤及计算机控制,确保计量精度(骨料称量精度≤2%,水泥、粉料、水及外加剂的称量精度均达到≤1%)。

d.生产计量设备应定期进行校核,当有需要时可不定期增加校核次数。生产计量设备校核过程应按照《生产计量设备校核操作规程》进行,并形成《生产计量设备校核记录》。

②材料堆场及贮库

a.砂石堆场:根据生产规模及混凝土品种、性能,确定砂石堆场的规模及分隔,砂石堆场宜采用封闭料仓。不同规格的砂石应分仓堆放,并有标识,标明原料的名称、品种、规格、产地、进货日期。

b.水泥、粉煤灰等粉状料采用全封闭钢结构筒仓贮存,每个筒仓应有标识,标明其存放的原材料的名称、产地、品种、规格;在每只筒仓的进料口应有与筒仓一致的标志,标明品种、规格、产地、进货日期存货量等;每个筒仓的进口应加锁,并由专人负责进料管理。

c.外加剂储罐的管理:散装粉体外加剂按水泥等粉状料的管理方法执行;粉体袋装外加剂在仓库要堆放整齐,用标志牌标明其名称、品种、规格、产地、进货日期;液体外加剂要按不同厂家、不同品种分别储存,明确标识。

③运输车辆及泵送设备的配置

根据生产规模及发展的要求,确定运输车辆及泵送设备的数量和型号。

(2)生产设备的管理、使用、保养和维修

a.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各设备操作人员应有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

b.生产设备的管理、使用、保养和维修作到规范化和制度化,按国家和地方有关设备管理条例和规定执行。

(3)工作环境的管理

站点为了确保生产的产品质量满足规定的需求,对产品生产的工作环境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搅拌楼控制室工作环境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其他没有规定工作环境条件要求的设施视为自然环境要求。

站点工作环境要做到以人为本,鉴于预拌混凝土的行业特点,在预拌混凝土这种流程性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a.配置适用的工作场所并根据工作的需要适当装修,防止暴晒、风雨侵蚀和潮湿;

b.配置必要的通风、消防器材,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职业卫生、安全;

c.可能产生废弃物和其它污染源的作业点,站点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并设置了清洁及生产环境维护的岗位,为员工提供清洁的工作环境;

d.确保员工生产符合劳动法规要求。

7.产品实现

7.1预拌混凝土供应合同评审

在签订预拌混凝土供应合同之前,生产部门应组织其它各部门及站总工对合同进行评审,合同评审应确保:

①产品技术、质量要求明确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②与客户表达不一致的要求已得到解决;

③站点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④形成《预拌混凝土供应合同评审表》,并予以保存。

预拌混凝土供应合同评审通过后,分别经站总工、站长批准后予以签署。生产部根据混凝土供应合同下达生产计划,质检部门和实验室编制质量计划,组织实施。生产部门应做好合同履行的管理工作,并建立客户档案。

7.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开发

7.2.1总则

为确保预拌混凝土产品能够满足顾客需求及有关标准、规范、法规的要求,对预拌混凝土产品的配合比设计,包括混凝土的技术改进全过程进行控制。

7.2.2配合比设计条件

对于本站已有技术储备或持续生产的混凝土的配合比,直接由技术部门和试验室根据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及订货合同要求的有关规定进行选用。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由试验室进行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设计和开发:

①合同或技术协议有特殊要求时;

②气候发生较大变化(如转入冬季施工);

③当原材料质量出现波动或更换原材料时;

④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时;

⑤当本站的技术储备不能满足合同要求或本站需要进行某类型混凝土的技术储备时。

7.2.3配合比设计开发管理要求

当生产中遇到7.1.2条款中所提及的条件时,实验室应对配合比按照具体需要进行合理设计,并交由实验室负责人和站总工审批,以确保配合比设计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运输浇筑方式、耐久性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同一强度等级但应用于不同结构部位、或还有其它特殊性能要求时,均应专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严禁使用同一强度等级的“万能配合比”。

为了使本站的配合比设计与开发过程可控,特制定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开发控制程序》,站属各部门应严格遵照执行。

7.3原材料质量控制

7.3.1总则

原材料的质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原材料的采购、进场验收、不合格原材料处置及原材料保管过程必须受控。

7.3.2控制要求

本站不得采购国家和当地政府部门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得采购未获得生产许可证的水泥,不得使用不合格原材料。

为保证本站的原材料质量可控,特编制了《原材料质量控制程序》。站属各部门应严格遵照执行。

7.4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7.4.1总则

(1)目的通过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控制,确保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受控,使产品和服务符合规定要求,达到顾客满意。

(2)范围:适用于本站预拌混凝土产品生产和服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7.4.2质量影响因素识别及控制

质量因素可分为:

①人:试验员、质检员、材料员、调度员、机操工、铲车司机、罐车司机、泵工、客服专员;

②机:搅拌楼(配料准确性、搅拌均匀性)、罐车、泵等;

③料:原材料质量和砂石含水率的稳定性;

④法:配合比选用和调整、搅拌工艺;

⑤环:天气、施工条件如行车路线、行车时间、浇筑方式、浇筑部位等。

生产过程中的各岗位人员严格按照各岗位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根据上述各因素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情况,认真分析,加以排除或控制,应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9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