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机

成都构建智慧交通应用场景,打造高效能道路

发布时间:2022/8/13 17:44:31   

导语: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突飞猛进,通过进一步加强新科技在城市交通治理中的深度应用,可以推进城市道路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将新技术应用于城市交通治理、打造高效能城市交通治理体系呢?今天交通言究社“支队长谈交管”专栏邀请到成都市公安局副局长、交管局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李文胜来谈谈成都的应用实践。

成都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市实有人口万人,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一,汽车保有量达到万辆,居全国第二,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日益突出。为此,成都交警聚焦打造超大城市高效能交通治理体系,搭建开放合作平台,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智慧交通应用场景,将新技术、新设备与城市交通治理需求有机衔接,初步实现了科学治理的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

一、构建智慧治理应用场景实现科学治理的动力变革

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发了“蓉e行”交通众治公益联盟平台,以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动员企业和市民力量,推动城市交通共建共治共享。

1.引导市民参与交通治理,凝聚共建共治合力

为了强化交通参与者的路权和规则意识,梳理出随意变道、不按规定车道行驶、不礼让行人等25类妨碍公共安全、影响通行效率的突出交通违法行为,群众可通过“蓉e行”平台的违法举报模块拍摄交通违法行为并上传,经交警后台审核通过后,依法实施处罚并曝光。同时,依托交安设施故障上报功能模块,建立线上线下联动的交安设施高效精准运维机制,提高交通安全设施维护水平。“蓉e行”上线以来,共收到66万余条群众提供的交通违法举报、交安设施故障报告和交通组织优化建议,形成了城市交通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

2.鼓励市民申报私车停驶,厚植绿色出行习惯

私家车可在“蓉e行”平台主动申报停驶,并通过智能交通检测设备监测停驶情况,对自觉履行停驶承诺的私家车给予积分奖励,进一步促进群众交通方式从驾车依赖向绿色低碳出行转变。截止到年8月底,累计已有1.56万辆私家车申报停驶,平均每车停驶13天,单车申请停驶时间最长达天,累计减少十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约13吨。

3.推出电子车证掌上办理,提供高效审批服务

紧密结合“仅跑一次”的改革,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费用的要求,推进网上政务互联互通,优化网上办事流程,提高网上服务体验,上线货运汽车城区道路行驶证(H证)申领、电子监控违法处理、五路一桥退费、电子账户等网上全流程办理服务,累计办理各类便民服务70万余件,为群众、企业节约综合成本多万元。

4.开展交通安全网上学习,提升法治文明意识

利用人脸识别、可信身份认证等新技术,为驾驶人提供审验教育和满分教育的网上申请、网上学习、网上认证。网上学习具有灵活的教育方式、个性化的培训内容,受到了广大驾驶人特别是职业驾驶人的欢迎和认同,实现了驾驶人安全教育常态化,进一步夯实了驾驶人安全管理源头。

图1:“蓉e行”平台

二、构建智慧治理应用场景实现科学治理的动力变革

依托现代科技,重塑传统警务模式,推动数据流、业务流、管理流融合,有效提升执法管理、事故预防、民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1.数据融合应用,加强执法管理

(1)扩建智能监控识别系统

在已有电子警察、智能综合检测设备、事件检测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的基础上,引入图像识别、声源定位、光源监测、视频监测等新技术,通过新型抓拍设备实时对违法鸣笛、违法使用远光灯、不礼让行人等不易辨识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自动监测抓拍。依托繁星图像视频综合分析系统和刀锋图片结构化处理技术,实现视频图片数据处理效率的指数级提升。

(2)建立“情指勤”现代勤务模式

依托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建立了以指挥中心为核心,交通情报、勤务督察、宣传保障3个中心为支撑,网格勤务、视频勤务、夜间勤务、假日勤务、商圈勤务、景区勤务等为抓手的“1+3+N”勤务运行模式,不断提高勤务的主动性、精准性、时效性。

图2:“情指勤”现代勤务模式

(3)数据建模分析提升精准执法效率

梳理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异常特点,以特征多维描述、风险自动甄别为目标,搭建了毒驾、假牌套牌、累计多次违法未处理、买卖分嫌疑人等数据研判模型,依托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稽查布控系统、视频图像信息综合应用平台、鹰眼系统,形成立体化防控和精准执法机制。年,成功挡获违法嫌疑车辆辆、违法嫌疑人余人。

图3:数据融合分析应用

2.强化科技应用,做硬事故预防

(1)提高重点车辆交通事故技防水平

在部分运渣车上试点加装具有前碰撞预警、行人探测与碰撞警示、自动减速与主动刹车等六项功能的主动防碰撞安全系统,利用毫米波雷达目标识别、图像识别、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自适应安全车距控制等新技术,实时评估车辆运行态势,同时开发了智能安全驾驶云平台,针对不同危险等级,主动提醒驾驶人采取避险措施,减少运渣车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有效降低追尾碰撞等交通事故发生。

图4:货车加装主动防碰撞安全系统

(2)破解重点驾驶人疲劳驾驶监管难题

依托运用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驾驶人疲劳度定量评估标准,研发了智能疲劳监测方向盘、头环、手表等可穿戴智能监测设备,通过智能监测设备对客货运重点驾驶人的驾驶状态进行动态监管,凡达到疲劳驾驶标准的,后台实施预警并督促驾驶人停车休息,实现了事前预防、事中预警、事后追责的闭环式监管。

图5:驾驶人疲劳度监测

(3)强化交通新业态动态监管

联合成都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搭建了共享交通监管平台,强化企业服务质量信用考核。一方面,建成网约车监管系统,强化对网约车企业、车辆、驾驶人的准入监管、及时监管、联合监管;另一方面,推进共享单车监管系统建设,指导共享单车企业精准调度、科学投放,减少城市乱象,防范安全隐患。

3.再造民生服务流程,提升服务便利性

(1)多维渠道在线办

以深化公安放管服为契机,推出“成都电子政务网”、“成都交警官方网站”、“成都交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31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