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息机 >> 信息机介绍 >> 智慧机关事务机关事务管理大数据应用框架研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以“互联网+”“智能+”为平台的数字治理模式蓬勃发展。《关于推进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增强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能力,推进‘互联网+’深度融入机关事务工作。”智慧机关事务需要通过整合机关事务管理各方面信息与资源,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利用智能互联、智能物联的方式,使机关事务管理业务系统融合一体化,通过数据互联实现数据融合和数据交换,发挥数据应用价值,构建智能化服务保障管理体系,为机关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提供智慧化的服务,创建科学、高效、精准、人性化的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模式。
“四大目标”:导向定位
基于大数据应用在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理想框架,智慧机关事务应由发展目标、实践领域、核心要素、驱动因素等方面构成。
“智慧机关事务”理想框架
从发展目标来看,智慧机关事务要实现决策科学化、运行高效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使机关事务管理朝着质量更优、费用更省、效率更高方向转变,全面提高机关事务部门管理、保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决策科学化。面对点多、线长、面广的复杂管理领域,机关事务管理工作者要“向科技要决策力,向数据要战斗力”。智慧机关事务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大大加深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数据集成、清理、收集和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与单个业务系统相比,智慧机关事务从不同角度、视野、思维提供决策支持,具有强大自动化和智能化特点,使各个部门保持信息畅通,获取最新信息,大数据能够直观呈现机关事务运行规律,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撑,降低决策偏差率。通过预测性分析,把握规律,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数智化水平。
运行高效化。机关事务工作涉及海量数据信息,智慧机关事务建立起可靠及时的数据采集平台后,利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智能化处理,使一些闲置资源得到智能化运用,精准掌握各类物质资源的使用状态,实现有效调度、精准匹配,避免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浪费,节约时间和物质成本,提高资源运转效率。智慧机关事务降低了机关运营成本,包括公共机构的材料成本、时间成本和能源消耗。资源高效利用意味着迅速地完成资源调度、实现保障效果,节约时间成本不仅仅是机关事务部门受益,还延伸至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服务对象本身,对党政机关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精细化。机关事务大数据应用最终目的是在错综复杂的信息里快速识别归纳、总结分析,迅速为用户提供所需的信息,通过先进设备和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和分享,确保机关事务工作实现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和精心化保障。比如将政府采购定点供应商的商品价格、货物信息等资料输入信息库,采购人员输入需求的数据就能立刻筛选出相应物品。随着大数据运营模式的完善,分析、处理和应用技术的进步,大数据将推动智慧机关事务的管理精细化不断提升。
服务人性化。智慧机关事务实现了机关事务管理的保障服务工作满足个性化、实时性需求,在了解不同群体的服务需求和变化趋势前提下,利用分析技术,充分利用最重要的数据,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实现效益最大化,提高解决现实管理难题的能力,提升日常管理的服务质量。例如餐饮、理发、物资配送、志愿服务等日常服务都缺乏可用的信息服务系统,存在信息断层,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不同形式的公众服务平台,可以满足多元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和价值偏好。智慧机关事务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塑造信息对称环境,增强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在平台获取目标信息、保障服务质量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八大系统”:实践场域
大数据在机关事务管理中应用的八个实践场域对应智慧机关事务的业务系统,构成了智慧机关事务管理与服务系统。
智慧机关事务的业务系统
智慧综合服务管理。打造智能化、综合化的服务管理体系,整合现有服务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为政府工作人员和民众提供环保、舒适、贴心的服务产品,全面构建“有意义、有价值、有温度”的现代新型后勤保障服务。如杜绝食堂浪费,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