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息机 >> 信息机前景 >> 专家解读个人信息保护法对金融业的影响
本报记者李冰
刚刚还在讨论一个物品,随后就收到类似产品的广告推送;随便浏览个房产信息,没多久就会接到销售的电话……很多手机用户可能都有过类似体验,怀疑自己的生活是否被“窃听”了,到底是谁动了我的个人信息?为什么手机会这么“懂”我?
自11月1日起,《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有望为个人信息保护加上法律的“安全锁”。
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金融机构作为“个人信息处理者”应该承担哪些义务?对金融服务业会产生哪些影响?为此,《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了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从法律角度予以解读。
《证券日报》:《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将对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业产生何种影响?
肖飒:《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后,金融机构在获得和使用公民个人信息时,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要求,大致体现在信息的获取、处理、撤回三个方面。尤其是在个人信息撤回方面,金融机构需要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撤回选项和撤回方式,并在客户撤回同意后,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停止处理已经获取的个人信息并将其删除。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将对金融机构的相关展业带来一定挑战。一是对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二是针对不同信息处理者之间的边界问题,需要各方在合作协议和操作流程中厘清自身责任和义务边界,共同落实好相关规定。
《证券日报》:金融业中的“差异化销售”与侵害个人权益的“大数据杀熟”之间的界限在哪里?
肖飒:《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4条的自动化决策条款,回应了关于商家大数据杀熟、精准营销等大众广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