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息机 >> 信息机发展 >> 杨少杰流程管理的机构有哪些应该如何变革
当流程再造对企业的转型变得越来越重要时,有一个问题就会浮出水面,谁来进行流程再造或者流程重组?这么重要的一项工作要想落实下去,必然有相应的机构或人员承担这一任务,否则再重要的工作也都将会不了了之,因此就涉及到流程管理的机构有哪些,应该如何变革这类问题。
在传统企业中通常有三个层面的机构承载着流程管理的功能。首先流程管理委员会,这是最高层次的流程管理机构,负责流程管理、流程变革的决策,这一机构通常也会与其他重要的管理委员会重叠;然后是流程管理部或者流程与IT管理部,承载全公司的流程设计、流程监控、流程体系建设、流程优化与再造、信息化建设等相关功能,这是流程管理的主要执行机构;然后是一些业务单元中设置了专门的流程管理岗,专门对业务单元中的流程进行管理。三个层面的设置使流程管理功能从上到下得以贯彻,工作目标由下到上得以实现,这种三层次机构设置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其他重要的管理功能也都是以这种机构设置方式体现,这是由传统组织形态特征所决定的,精英价值形态采取的是分工与协作式的垂直管理模式,因此在机构设置上必然是分层与分工,通过职能型结构完成这种机构设置(详见《组织结构演变:解码组织变革底层逻辑》)。
传统企业流程管理机构的设置
然而,以这种机构设置方式对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必然会产生流程与业务背道而驰的结果,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两张皮”,虽然有了流程管理的专门机构,会提高流程管理的专业水平,能够让流程管理成为了一个专业系统,但这种分工也导致了组织机构的臃肿,增加了协同的难度,由于流程与业务由不同部门分别进行管理,流程管理部门与业务管理部门都有各自的想法,很难做到统一,至于让流程做到以客户为导向,那更不现实,导致后来有些企业在进行流程变革时又设置了一个流程OWNER的角色,并且强调流程OWNER必须也是业务主管,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但这治标不治本,没有在逻辑上找到原因。传统流程管理机构设置让流程变革很难跟上市场变化的节奏,而且容易受到不同利益诉求的影响,多数情况下得到的是一种各方妥协方案。这种机构设置对企业发展与变革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甚至有时会成为一个鸡肋,要不是因为企业转型,这一部门价值只能停留在图表与制度文件上,要想解决这一问题,还需从组织系统化变革角度进行思考。
流程管理机构的变革进入转型阶段后,我们一直强调职能型结构必须转变为矩阵型结构,在矩阵型结构中进行流程管理机构的设置,更容易发挥出流程管理的作用。基本原则是围绕着业务流程将会设置两个重要的管理委员会,一个是业务管理委员会(BMC),一个是客户管理委员会(CMC),业务管理委员会是从企业视角对业务流程进行管理,体现了以产品为导向,而客户管理委员会则是从客户视角对业务流程进行管理,体现了以客户为导向,除此之外对于每个业务流程,都会有不同的集成业务负责人,这一角色既是业务的负责人,也是流程的负责人,这样设置天然的把业务与流程结合在一起,使流程设计、流程执行、流程监控、流程优化等一系列活动都统一起来,这些负责人依据业务流程开展跨部门、跨功能的集成业务活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了产品价值。
这样的机构设置是以业务流程的属性为基础,掌控了业务流程的两个端口——制造端与需求端,以及每个业务流程的实际执行者,从这三个方面对业务流程进行管理,虽然无法彻底实现以客户为导向,但实现了客户价值与产品价值的平衡,更重要的是解决业务与流程“两张皮”的问题。我们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变革方案,是因为未来的市场变化将更加频繁,企业不仅要及时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甚至是再造,还要有能力支撑企业的产品创新,而且市场变化越快,这种机构设置的优势更明显。如今,很多转型企业已经无法承受流程与业务脱节所产生的消耗,必须尽快把流程与业务统一起来,为流程再造创造条件。当然,这样的机构设置是以改变组织形态为前提,变革力度较大,对传统企业而言是一次不小的挑战。